哪些类风湿药物可能伤肝?特点及预防方法一览!
2025-06-09


以下文章来源于风湿多学科专家团 ,作者赵剑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非常难缠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致残率高且无法根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主要依赖药物,及早接受规范的药物治疗可控制疾病进展、降低残疾风险。然而在用药过程中,药物肝损伤一直是患者担心的问题,不仅会打乱治疗计划,还可能引发严重危害。今天的文章,老赵就来盘点一下可能伤肝的类风湿药物,剖析其伤肝特点及预防办法!

01

图片

哪些类风湿药物可能伤肝?

传统合成改善病情类抗风湿药(csDMARDs)

改善病情类抗风湿药主要分为三类:csDMARDs、bDMARDs、tsDMARDs。csDMARDs是治疗RA的一线药, RA患者一经确诊就要使用。这一类药除了起效慢,还有一个缺点是不良反应较多,特别是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具有细胞毒性,容易可引起肝损伤。

  • ①代表药物——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羟氯喹等。

  • ②肝损伤特点——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抑制嘌呤合成、抗增殖,主要通过肝代谢,容易引起转氨酶升高、脂肪肝甚至肝纤维化;柳氮磺吡啶可导致肝酶升高,但少见肝炎、胆汁淤积型损伤;羟氯喹肝毒性较少见,需警惕眼毒性。

  • ③预防办法——使用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期间每1~3月检查肝酶;若肝酶升高>2~3倍正常值考虑减药或停药;合并乙肝/丙肝患者慎用,需密切随访。

生物制剂(bDMARDs)

生物制剂是治疗RA的“后起之秀”,其可靶向抑制致炎细胞因子(如TNF-α、IL-6)发挥强效的抗风湿作用,对csDMARDs治疗失败的患者仍可能有效,是治疗RA重要的二线药。生物制剂的不良反应较少,但也可能引起肝损伤。

  • ①代表药物——阿达木单抗依那西普托珠单抗利妥昔单抗等。

  • ②肝损伤特点——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属于TNF-α抑制剂,偶见肝酶升高,多为轻度、可逆;托珠单抗属于IL-6拮抗剂,可引起较明显的ALT、AST升高,有报道肝衰竭;利妥昔单抗为抗CD20单抗,可激活潜伏乙肝导致严重肝炎。

  • ③预防办法——接受生物制剂治疗前需检查肝功能及乙肝五项、HBV-DNA;乙肝携带者需接受抗病毒预防;用药期间应密切监测肝酶,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靶向合成抗风湿药(tsDMARDs)

tsDMARDs治疗RA的地位与生物制剂相当,也是重要的二线药,可通过抑制炎症细胞因子信号通路发挥调节免疫和抑制炎症的作用。

  • ①代表药物——托法替布巴瑞替尼乌帕替尼

  • ②肝损伤特点——部分JAK抑制剂可导致轻至中度转氨酶升高,少数有严重肝损伤报道,机制不明。

  • ③预防办法——用药前需检查肝功,用药期间每3个月监测;ALT/AST>3倍正常值考虑减药或停药。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非甾体抗炎药是常用的抗炎、解热、镇痛药,在关节炎中也广泛应用。对于类风湿关节炎,非甾体抗炎药的治疗地位处于下降中,因为其仅能缓解疼痛而无法阻止关节破坏,而且伴随不低的不良反应风险。

  • ①代表药物——双氯芬酸吲哚美辛萘普生布洛芬等。

  • ②肝损伤特点——非甾体抗炎药大部分代谢于肝脏,长期大剂量或个体易感者可出现胆汁淤积型、肝细胞坏死型或混合型肝损伤。

  • ③预防办法——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用药期间出现黄疸、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应停药并检查肝功。

糖皮质激素(Gs)

糖皮质激素可快速缓解炎症和肿痛,小剂量使用还具有一定的延缓关节破坏作用,因此常在csDMARDs未起效时作为“桥梁”使用,或联合csDMARDs用于严重关节肿痛的患者,但遵循短期小剂量使用原则。

  • ①代表药物——泼尼松、甲泼尼龙泼尼松龙等。

  • ②肝损伤特点——糖皮质激素本身肝毒性低,但可促进脂肪代谢异常,诱发脂肪肝;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加重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情。

  • ③预防办法——肝病患者慎用,尤其是乙肝/丙肝携带者;使用期间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及血糖、血脂。

02

图片

RA患者预防药物性肝损伤的策略

RA药物之所以容易伤肝,是因为大部分RA药物都要通过肝脏代谢,肝脏作为解毒工厂需要分解和转化药物成分,这就增加了肝细胞的负担。特别是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托珠单抗等药物,可能直接或间接引起肝细胞损伤;而利妥昔单抗等则可激活潜伏的乙肝病毒,导致病毒性肝炎。此外,长期用药、剂量过大、合并饮酒、已有肝病等因素,都会大大增加肝损伤的风险。

RA患者该如何预防肝损伤呢?至少要做好以下4点:

  • ①用药前做好检查——RA患者在用药前一定要检查肝功能(ALT、AST、胆红素、白蛋白等);合并乙肝、丙肝患者,要查乙肝五项、HBV-DNA或HCV-RNA,必要时配合抗病毒治疗,谨慎使用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易伤肝药物。

  • ②用药期间做好监测——使用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建议每1~3个月查一次肝酶;使用生物制剂、JAK抑制剂,建议每3个月查一次肝功能;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NSAIDs,长期使用者注意症状监测,如出现黄疸、乏力、食欲下降等,及时就医。

  • ③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当肝酶升高>2~3倍正常值,需及时调整用药;当出现黄疸、尿色深、极度乏力等明显肝损伤表现,要立即停药并就医。

  • ④生活中做好肝脏保护——在生活中要注意避免饮酒、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避免熬夜、避免保健品或药物滥用来保护肝脏。

03

图片

总结

药物是治疗RA的重要基石,但前提是用药要科学,如果盲目、不合理用药,不良反应的危害甚至会大于疾病的危害。预防肝损伤是RA患者的“必修课”,希望本文能帮助RA患者更好地使用甲氨蝶呤等易伤肝药物,从而更好地控制病情、保护关节、提升生活质量。

·END·

文章仅供科普,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