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医务人员在网上发帖“西安有公立医院开始裁员”,引发业内关注,并引发“编制是不是真的很重要啊?”的讨论。
有四川的同行肯定了公立医院裁员的现象,并表明了自家医院的情况“公立三甲,效益挺好的,医院先分流再裁员,有编制的也一起分流了,比如后勤、导医、保卫处啥的。通常的做法是,不辞退,分流降奖金,如果摆烂不想干了,奖金也没有了,自己待不下去了就走吧。”
这段时间,或者说这两年,医院裁员风声渐闻。
今年四月份,就有传言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和同济医院开始裁员。
据知情人士爆料,两家医院拿行政后勤岗“开刀”,合同到期直接不续签,部分人员分调岗后绩效直接腰斩。
有内部人士透露,上海十院已经清退了近30%的后勤人员,连院长秘书都被分流到导诊台。
而西安这次,是继上海打响医院瘦身第一枪的又一裁员“特别行动”。
医院行政后勤的黄金时代,似乎已经要结束了,曾经的应许之地,变成了被驱逐的围城。这就是安逸稳定的代价,就像许多旧的手机,什么地方都没有坏,却完全没用了。
每个人都在寻找一丝稳定和确定。然而,现实却如同一面镜子,被打击的支离破碎。不少医院在收支困境压力下,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分流、裁员、降薪。过去那种只要努力工作,就能获得青睐,过上安稳生活,也不再那么岁月静好了。
曾经以为只要在一个医院兢兢业业工作,就可以安稳干到退休,突然发现自己,随时可能被扫地出门。
曾经以为一分耕耘必有一分收获,结果现在才知晓,工资并不都是月薪,职业的荣誉、职业的蜜糖,原来都可以在温水煮青蛙中消耗殆尽。
前景如何?迷雾重重。
可以这么说,如今的医院,就像一艘大船上,航向不明,不得不面对的,是充满不确定性与风险的职业汪洋大海。
对此,还没波及到的医院,还没被裁的人,要警惕。
失业有两个后果。微观层面,体现为所有人都会更痛苦一些,别以为你没被裁就能独善其身,不会的,那些被裁的人,会自觉调低工资跟你竞争,长时段来看,要么降薪,要么换人。
对西安的某些公立医院裁员,大家也不必过于恐慌和解读。
还是那句话,宏大是宏大,你是你。
不要过于高估一些外部的大风险。对于我们普通医务人员而言,虽然无法左右医改的大趋势,但可以从自身做起,提升自己的能力,培养适应变化的韧性。
真实世界,到处都是缝隙,要春江水暖鸭先知,要有唇亡齿寒之感,从这次两家医院的裁员中,学会找到缝隙。在这动荡的时代浪潮中,努力适应着,等待着风雨过后的彩虹。
2008-2018年之间,是房地产的黄金时期。泛体制内收入非常高,队伍也越来越庞大。尤其是体制内的人,这些年福利待遇非常好。1990年代,是一群人争着下海,结果2010年代,是一群人争着上岸。
不过,随着土地财政走到瓶颈,地方收入缩水,很多地方碰到了两难问题。赚的钱少了,无非两个办法:要么开源,要么节流。
开源方面,现在地铁涨价,水电费涨价,各个地方都在试探尺度。节流方面,要么减少人员,要么降低工资。但很多泛体制内的人员,相当于用部分工资,换取了稳定的隐形契约。
现在想要打破这样的契约,就相当于刮骨疗伤,知易行难。比较温和的办法,是减少新人,等着老人退休,慢慢降低队伍的规模;更激进一点的办法,是变着花样的逼你走。
你以前读书时,只顾着看高大上、真善美的新闻了,欢迎来到真实世界。游戏的困难模式,才刚刚打开,别气鼓鼓的,如果我们遇到这点麻烦就气鼓鼓的,后面日子就没法过了。
来源:“老叶说医”微信公众号,作者:叶正松
原标题:《网曝西安公立医院开始裁员,当地医务人员现身说法…》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