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随着我国分子生物技术的进步,血液领域研究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越来越多的创新研究成果亮相欧洲血液学会(EHA)年会、
研究背景及目的
PTCL是一类具有高度异质性和侵袭性的
研究设计
经一线治疗后达到肿瘤缓解的PTCL患者接受戈利昔替尼(150 mg,每日一次)治疗,28天为一个周期。研究包含两个队列,队列1(经一线治疗后达CR)患者接受戈利昔替尼维持治疗最长13个周期;队列2(一线治疗后达PR)患者接受维持治疗直至病情进展或不耐受。治疗期间采用CT进行疗效评估。主要终点为不良事件(AE)和严重AE,次要终点包括:队列1患者的1年和2年无病生存(DFS)率,队列2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缓解率(ORR)以及缓解持续时间(DoR)1,3。
研究结果
研究共纳入48例患者(队列1,30例;队列2,18例),其中男性占52.1%,患者中位年龄为58.5岁。主要病理亚型包括: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31.3%)、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27.1%)和NK/T细胞淋巴瘤(27.1%)(表1)。所有患者均被纳入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表1 患者基线特征3
截至2025年3月31日,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12个月。队列1患者12个月和24个月的DFS率分别为82.1%和74.2%(图1)。在队列2中,50%的PR患者接受戈利昔替尼维持治疗后达到CR;中位DoR为23.9个月;中位PFS为17.4个月,其中最长PFS达35.9个月且患者持续缓解中。
图1 队列1和队列2的DFS/PFS曲线
安全性与既往报道结果相似。最常见的≥3级药物相关的治疗期间出现的AE(TEAE)是血液学AE,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47.9%)、白细胞减少(31.3%)、淋巴细胞减少(14.6%)和血小板减少(6.3%),大多数TEAE可逆、可控。未报告因药物导致死亡的TEAE。
专家解读
金洁教授
PTCL一线标准治疗为CHOP或CHOP样方案,约50%-65%的患者可以从中获得肿瘤缓解,但较高比例的患者在初次获得缓解后1年内出现疾病进展,患者复发后中位总生存期不足一年3-4。在此背景下,如何使经一线治疗后达缓解的PTCL患者保持深度和持久缓解、延缓复发时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对于一线化疗后达缓解的患者,目前仍优先将
金洁 教授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名誉主任
浙江大学血液肿瘤(诊治)重点实验室主任
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学科-浙一医院血液学科带头人
浙江省
浙江省血液恶性疾病国际合作基地主任
浙江大学癌症研究院恶性血液病基础与临床研究负责人
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
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学专委会主任委员
抗癌协会血液疾病转化医学前任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学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整合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
CSCO抗白血病联盟副主任委员
CSCO抗淋巴瘤联盟常务委员
海峡两岸血液学会常务委员
中国健促会血液学会常务委员
浙江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师学会血液学分会会长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