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一般情况
患者,女,60岁。
现病史:患者于2013-10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右侧约3×2cm,左侧约2×1cm大小,无疼痛,无
02检查检验
2015-6-16我院右侧滑车上淋巴结穿刺病理示:B细胞淋巴瘤(首先考虑套细胞性淋巴瘤)。免疫组化示:CD20(+),CD3(-),CD21(示变形FDC网),CD23(示变形FDC网),CD43(+),bcl-2(+),bcl-6(-),MUM1(部分+),Ki-67(+,>30%),CD5(-),Cyclin D1(+),SOX11(+),CD38(+),ZAP70(-),PAX-5(+)。分子检测:EBER(-)。2015-7-20我院骨髓报告:片中未见明显淋巴瘤细胞累及迹象。
2015-7-27我院胸
03疾病诊断
套细胞淋巴瘤,IVA期,浸润至双侧颈部、双侧锁骨上、双侧滑车、双侧腋窝、双侧腹股沟淋巴结,食管、胃十二指肠;MIPI评分2分。
04治疗历程
一线治疗
2015-07-26至2015-09-10,予3个周期RCHOP(
2015-10-06予第4周期RCHOP方案化疗。
反复劝说后,患者同意改用RDHAP化疗2015-10-27至2015-11-16行2个周期RDHAP(利妥昔单抗+
2022-3-16,当地医院复查B超示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2022-3-29我院左侧腹股沟淋巴结穿刺病理示免疫组化:CD20(+),CD19(+),PAX5(+),CD3(-),CD5(灶+),CD21(+),CD23(FDC网),CD10(灶+),bcl-6(-),bcl-2(+,90%),CD30(-),CD38(-),CyclinD1(+),SOX11(+),Ki-67(+,30%),EBER(-),Mum-1(+),c-Myc(+,10%)。
二线治疗
2022-3-31患者入组BRUIN MCL-321临床试验。完善筛选期检查,2022-4-13骨髓诊断显示:淋巴瘤治疗后:片中形态欠规则幼稚样淋巴细胞比例约占1.5%,请结合流式分析。2022-4-19免疫分型显示:淋巴细胞各群比例如下,T及NK淋巴细胞未见异常表型,B淋巴细胞未见克隆性异常;套细胞淋巴瘤复查标本,请结合临床及病理学检查。2022-4-20我院PET-CT显示左侧腹股沟区高代谢淋巴结,淋巴瘤复发考虑。Ann Arbor分期I期,sMIPI评分3分,无胃肠道受累,无骨髓受累。
2022-4-29完成C1D1访视,随机分配至匹妥布替尼组,予匹妥布替尼200mg qd治疗。3周期后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R)。6周期后疗效评价CR。9周期后疗效评价CR。12周期后疗效评价CR。15周期后疗效评价CR。
患者持续服药至今(最近一次2024-12-25 PET-CT疗效评估CR),用药期间主要不良事件有:白细胞计数降低,CTCAE1级;血小板计数降低,CTCAE1级;紫癜,CTCAE1级;淋巴细胞计数降低,CTCAE1级。
图1 匹妥布替尼治疗前后PET-CT表现
杨海燕教授点评
MCL是一种起源于成熟B细胞的NHL,约占NHL的6%-8%,好发于老年男性。尽管部分MCL患者对初始治疗反应良好,但多数患者仍会复发,其持续缓解时间(DOR)缩短至3年,中位总生存期(OS)仅为4-5年4。这一现状凸显了提升R/R MCL患者挽救治疗效果的迫切性。
BRUIN MCL-321是一项随机、开放标签的全球Ⅲ期临床试验5-6,旨在比较匹妥布替尼单药与研究者选择的共价BTKi(cBTKi)单药在既往接受过治疗但未使用过BTKi的MCL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计划纳入约500例患者。主要终点为独立审查委员会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包括总缓解率(ORR)、DOR等。本例患者入组该研究并接受匹妥布替尼治疗,3个周期后达CR,且在后续随访过程中持续CR超2年,充分体现了匹妥布替尼快速起效、深度缓解的优势。目前该研究仍在进行中,其最终结果值得期待。
此外,在经cBTKi治疗的MCL患者中,匹妥布替尼同样展现出良好的疗效。BRUIN研究评估了匹妥布替尼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和MCL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在经cBTKi治疗的MCL患者亚组中,匹妥布替尼组的ORR达56.7%,中位DOR为17.6个月,中位PFS为7.4个月,中位OS达23.5个月,仅3%的患者因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停药7。
现有证据充分表明,匹妥布替尼不仅能够诱导MCL实现持久且深度的缓解,同时具备良好的安全性特征,为R/R MCL患者提供了兼具卓越疗效与良好耐受性的全新治疗选择。值得关注的是,最新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均已将匹妥布替尼纳入R/R MCL的推荐治疗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其临床应用价值8-9。
本例老年患者在确诊MCL后首先接受了RCHOP序贯RDHAP方案治疗,疾病进展后入组匹妥布替尼的临床试验,在接受匹妥布替尼治疗后快速达到CR并维持2年余。这一临床实践充分印证了匹妥布替尼在R/R MCL治疗中“快速缓解、持久获益”的临床优势,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依据。希望随着BRUIN MCL-321研究结果的公布,以及匹妥布替尼在MCL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该创新药物有望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选择,进而使更多MCL患者从精准靶向治疗中获得持久的临床获益。
杨海燕 教授
浙江省肿瘤医院 淋巴瘤科主任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导
CSCO中国抗淋巴瘤联盟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老年血液肿瘤协会委员
中国肿瘤防治联盟浙江血液分会副主委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中国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全程管理学组专家
中国
浙江省医师协会肿瘤MDT专委会淋巴瘤学组组长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重症专委会常委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浙江省抗癌协会血液分会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血液分会委员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