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小细胞
作为全球首个评估LS-SCLC同步放化疗后免疫巩固治疗的大型III期临床试验,ADRIATIC研究在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大会首次公布主要终点结果,即
ADRIATIC研究探索性:LS-SCLC免疫治疗精准之路的新起点
ADRIATIC研究虽然为LS-SCLC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为LS-SCLC带来显著的OS和PFS的获益,但是如何精准识别能够从免疫巩固治疗中长期获益的患者,仍然是当前的重要课题之一。今年ASCO大会上,研究者报告了ADRIATIC研究中早期进展患者(EPs)和长期无进展生存患者(LTPs)的临床特征和分子特征探索性分析结果3。研究中EPs被定义为PFS小于6个月的患者,LTPs 为PFS超过12个月的患者。在度伐利尤单抗巩固治疗组中,有83例(31.4%)为EPs,113例(42.8%)为LTPs,安慰剂治疗的患者中有97例患者(36.5%)为EPs,100例(37.6%)患者为LTPs,度伐利尤单抗巩固治疗组LTPs比例更高。
从临床特征分析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否接受度伐利尤单抗巩固治疗,EPs和LTPs间差异超过10%的临床特征包括疾病分期、胸部放疗分割模式以及是否接受PCI治疗。从疾病进展模式来看,无论患者接受度伐利尤单抗巩固治疗还是安慰剂巩固治疗,EPs胸内和胸外进展的比例相似,LTPs主要为胸内疾病进展。另外,在LTPs中,与安慰剂相比,度伐利尤单抗巩固治疗组发生胸外进展的比例更低(2.7% vs 9.0%)。
此外,本次探索性分析还对cCRT前肿瘤组织标本进行了RNA测序分析,发现度伐利尤单抗巩固治疗组LTPs与EPs相比,显示出T细胞炎症特征(TIS)和STING通路表达升高的趋势,但是在安慰剂治疗组中并没有看到这种趋势。另外研究发现,无论患者是否接受度伐利尤单抗巩固治疗, LTPs的CD8A表达、CD8密度和MHC I表达水平均高于EPs。
总之,本次探索性分析提示度伐利尤单抗巩固治疗或者安慰剂巩固治疗EPs发生胸内进展和胸外进展的比例相似,但是LTPs主要发生胸内疾病进展。与EPs相比,LTPs同步放化疗前肿瘤微环境通常更有利于发生免疫应答。
专家点评: 迎接新挑战,启航LS-SCLC,免疫治疗疗效预测相关研究
免疫治疗的崛起,让彷徨中的SCLC的治疗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从ES-SCLC一线治疗、维持治疗,再到LS-SCLC巩固治疗、复发SCLC治疗,实现了多种治疗场景的变革,为SCLC领域带来了显著的生存获益。然而只有有限的人群能够取得持久获益,不同患者之间的疗效存在差异,因此寻找能够预测SCLC免疫治疗疗效的标志物,筛选潜在获益的人群,实施精准的免疫治疗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1.ES-SCLC生物标记物的探索:精准之路曙光初现
研究者为了实现SCLC免疫治疗精准,进行了不懈的探索。SCLC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可塑性,具有不同于NSCLC的免疫微环境特征,多数为免疫沙漠型肿瘤,肿瘤微环境中CD8+T细胞减少,而FOXP3+ Tregs免疫抑制细胞,髓样抑制细胞聚集,MHC–I低表达4。由于SCLC高度的异质性,传统的标志物PD-L1、肿瘤突变负荷(TMB)通常不能指导SCLC的治疗决策。研究者也展开了从转录组、基因组、蛋白质组、肿瘤免疫微环境等不同层面进展了系列探索。
基于关键转录因子表达差异,将SCLC分为不同的亚组,拉开了SCLC分子分型探索治疗选择的序幕。研究发现一种称为SCLC-I的炎症亚型5,其高表达HLA和干扰素γ应答相关基因、免疫检查点基因、STING效应因子(CXCL10、CCL5),更高的免疫细胞浸润等特点,提示SCLC-I亚型可能对免疫检查点治疗更敏感5。基于IMpower133研究的回顾性分析发现,与其他亚型相比,I亚型的SCLC接受
此外,转录组的免疫相关分析改进了单纯转录组分子分型对SCLC免疫联合化疗疗效的预测作用,研究者进一步分析了IMpower133研究中271例患者组织RNA-seq,结合神经内分泌表型、免疫浸润状态及NMF方法优化分型,研究发现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取决于效应T细胞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浸润的平衡,低TAM但高效应T信号的NE肿瘤显示出更长的生存期,而高TAM和高效应性T信号的非NE肿瘤则相反4。在一项基于ES-SCLC组织样本进行IHC和免疫相关基因的转录组学特征联合分析中,根据PD-L1表达和CD8+TIL密度将SCLC分为“炎性肿瘤”和“非炎性肿瘤”,MYC是非炎性SCLC中上调最多基因之一,MYC低表达的SCLC患者接受免疫联合化疗的PFS和12个月PFS率明显优于MYC高表达患者 (5.3 vs. 4.0个月和23.5% vs. 4.6%),提示MYC表达与SCLC免疫联合治疗疗效负相关9。
除上述探索之外,研究者在基因层面也分析了SCLC免疫治疗与疗效的相关性。我院团队牵头开展的EXTENTORCH研究探索性分析发现,在
虽然目前的研究发现了众多的SCLC免疫治疗潜在获益的线索,但是这些潜在的标志物仍然没有获得临床验证,多数研究为回顾性、探索性分析,而且样本量非常有限,还需要进一步前瞻性的、大样本研究进步证实。
2. LS-SCLC免疫治疗:未来如何实现更大的跨越
ADRIATIC研究作为LS-SCLC免疫巩固治疗的里程碑式研究,虽然显示出免疫巩固治疗能为LS-SCLC带来PFS和OS的双重获益,但在此外,免疫治疗能否联合诱导治疗、如何提高免疫巩固治疗疗效等也是LS-SCLC免疫治疗的热点方向。
ETER701研究已经证实通过肿瘤免疫微环境和肿瘤血管生成双重调控能够为ES-SCLC带来强大的PFS和OS获益12。因此在LS-SCLC领域,研究者也在进行LS-SCLC同步放化疗后进行抗血管生成和PD-1/PD-L1抑制剂巩固治疗的研究。例如我们牵头的
具有独特作用机制的Tarlatamab,可以同时靶向肿瘤细胞和T细胞,由于在复发性SCLC中看到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13,也已开始在LS-SCLC开展探索,Tarlatamab巩固治疗LS-SCLC中进行的III期研究(DeLLphi-306)也在探索中14。
除了免疫巩固治疗外,在诱导阶段加入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在LS-SCLC的研究也在探索中。虽然NRG-LU005研究中完成一个周期化疗后,免疫介入同步放化疗与标准同步放化疗相比并没有看到PFS和OS的显著获益15,但是免疫治疗从诱导治疗之初即开始进行,会带来LS-SCLC免疫微环境的如何改变,是否能够改善LS-SCLC的生存,也仍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综上,只有在诸多的LS-SCLC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中,通过多组学的分析,从多维度、动态阐释SCLC肿瘤生态环境调控机制,发现能够准确预测SCLC免疫治疗的标志物,才能精细制订适合不同患者的免疫适应性治疗策略,从而实现LS-SCLC个体化精准免疫治疗。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审批编号:CN-161148
过期日期:2025-09-04
编辑:Adipocyte
审校:程颖教授
排版:Squid
执行:Squid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