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是一种保护脑组织、降低脑代谢率并减少继发性脑损伤的方法。以下是治疗过程中需注意的10条事项:
1. 严格控制目标温度
通常控制在32-35°C范围,过低温度可能导致寒战、心律失常或其他并发症。
2. 精准监测核心体温
建议使用食道温度探头、膀胱温度探头或脑室温度探头,避免单纯外周体温监测的误差。
3. 预防和处理寒战
寒战会增加代谢和氧耗,应通过镇静剂(如咪达唑仑)或肌松药(如顺式阿曲库铵)进行控制。
4. 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亚低温可能引起心率减慢、血压下降,需要动态监测并合理调整液体、血管活性药物剂量。
5. 注意凝血功能障碍
亚低温可能抑制凝血酶活性和血小板功能,应常规监测凝血功能,并根据需要补充凝血因子或血小板。
6.防治感染
低温治疗容易导致免疫抑制,增加感染风险,需加强无菌操作,定期监测感染指标。
7. 调节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亚低温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低磷血症,应动态监测并纠正。
8. 警惕再升温反跳性脑水肿
升温过程应缓慢,建议以每小时不超过0.25-0.5°C为原则,以减少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的风险。
9. 监测神经功能
定期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反应和颅内压变化,以判断治疗效果和调整方案。
10. 规范治疗时间
亚低温治疗时间通常为24-72小时,过长可能增加并发症风险;应根据病情动态调整并逐步升温。
以上措施旨在最大程度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并发症,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实施。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