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角 | 关注精神科患者的上网情况
2025-05-26 来源:医脉通

医脉通编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如今,各种电子设备、线上平台和应用程序(App)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包括电脑、智能手机、社交媒体、游戏、云计算和人工智能(AI)等。无论个人活动还是商业行为,接入互联网都已成为必备条件。


2024 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有 95% 的成年人上网,18-29 岁人群中有 62% 几乎 24 小时在线。2025 年,全球预计将有 52.4 亿人使用社交媒体,占全球人口的 63.9%。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会影响自我认同的形成、同伴关系以及对社会规范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拓展感兴趣的领域的知识。


一方面,上网带来的获益已经得到证实;另一方面,过度使用网络引发的身心健康问题也令人担忧。一项本月发表于《英国精神病学杂志》(影响因子 8.7,Q1)的报告中,作者呼吁提高精神科医生对过度使用互联网的发生率及其潜在风险的认识,并强调常规询问患者的上网情况。


过度上网对身体的损害


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与多种躯体症状和不适有关。据估计,65% 的美国人会出现“电子眼疲劳”(digital eye strain),这种情况在观看屏幕 1-2 小时后发生,表现包括视力模糊、干眼症、瘙痒、头痛和肩背疼痛。年轻人在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可能会导致睡眠时长缩短和睡眠质量下降。


过度上网往往伴随着严重的睡眠不足、睡眠问题和白天嗜睡,精力充沛的青少年群体也不例外。过度上网还与肥胖和缺乏锻炼相关,包括青少年和大学生群体。此外,青少年如果通过耳机(如玩游戏)长时间听嘈杂的声音,可能会出现听力问题。


LED 照明的潜在危害


几乎所有电子设备都采用白色发光二极管(LED)作为背光源,这种光源的光谱与所有自然光源,如日光、月光和星光,都截然不同。LED 的主导光谱波长位于蓝光范围内,会抑制褪黑素分泌,扰乱昼夜节律功能,增强警觉性并减少睡眠时间,上述影响在青少年群体中尤其明显。晚间使用电子设备上网可能对昼夜节律生理机制、警觉性和认知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对比各类光源时,电脑屏幕和其他发光设备对昼夜节律的影响尤为显著,可严重干扰睡眠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LED 照明和现代生活方式对生物钟的干扰还可能影响多种疾病的药物治疗剂量、疗效及毒性反应。此外,蓝光照射还可能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造成损伤。


过度上网对心理的损害


过度上网与一系列异常心理特征相关。大学生群体中,网络成瘾往往伴随着抑郁、压力和无聊感。孤独感与社交隔离可促使人们过度依赖网络。其他与网络沉迷相关的特征包括对互联网的过度关注,无法上网时的烦躁易怒,以及抑郁焦虑情绪等。


对青少年而言,害怕错过社交动态(FOMO)是导致社交媒体过度使用和社交倦怠的主要诱因。虽然社交媒体能让青少年获得来自同伴的情感支持与社会联结感,但大约三分之二的用户表示,自己曾经接触过带有仇恨性质的内容。尽管社交媒体能为青少年提供归属感,但过度使用会导致睡眠障碍、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每日使用社交媒体超过 3 小时的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风险显著增加。担心被网络社交圈忽视的恐惧心理又会加剧社交媒体依赖。


年轻人过度使用社交媒体与心理困扰和不良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对女性的影响尤为显著,且年龄越小越容易受影响。其中,女性可能更容易过度使用社交媒体,但青春期和成年男性则更倾向于沉迷网络游戏。过度上网还会干扰日常活动的完成。鉴于其潜在负面影响,DSM-5-TR已将网络游戏成瘾列为待进一步研究的临床状况。此外,过度上网的患者在无法上网时可能会出现戒断症状,如坐立不安和易怒。


因此,精神科医生与患者接触时,须重视对互联网及社交媒体使用情况的评估,尤其是高风险年轻群体。


结语


身处数字化时代,我们需要从本质上理解患者的网络行为。过度上网可损害生理和心理健康,也会干扰诊断与治疗。精神科医生应常规询问患者的上网情况,并在医学指征明确时建议其调整行为。


文献索引:Monteith S, Glenn T, Geddes JR, et al. Importance of patient online activities. Br J Psychiatry. 2025 May 15:1-3. doi: 10.1192/bjp.2025.32. Epub ahead of print.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