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血分数改善的
图1 当前关于HFimpEF管理的争议
HFimpEF的定义、预后特征及当前治疗建议
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中,约10%~60%的患者LVEF可改善,这类患者被定义为HFimpEF,其诊断标准为既往LVEF≤40%且随访期间LVEF>40%并较基线增加≥10%。
图2 HFrEF患者中LVEF改善的估计发生率
HFimpEF患者预后虽优于持续性HFrEF,但仍存在复发和不良事件风险。病理生理学研究显示,多数HFimpEF患者心肌功能仅达“缓解”而非“完全恢复”,TRED-HF试验证实,在已实现LVEF完全恢复的患者中,完全停用GDMT会导致部分患者复发。
因此,当前指南建议所有HFimpEF患者无限期接受全剂量GDMT。然而,HFimpEF患者存在异质性,急性病因(如Takotsubo心肌病)或特定病因(如
TRED-HF试验:从缓解到完全恢复的关键证据
TRED-HF试验纳入51例
值得注意的是,在长达6年的长期随访中发现,部分患者无需药物治疗仍能维持病情稳定,提示部分心脏结构和功能恢复正常的HFimpEF患者亚组可能实现心肌功能“完全恢复”,或可安全实施GDMT降级治疗。基线NT-proBNP水平升高、致病性遗传变异或与疾病复发相关,强调需结合生物标志物、病因及心肌损伤可逆性(如LVEF恢复时间)重新定义“完全恢复”,避免因影像学评估变异导致的误分类。NT-proBNP或可成为指导GDMT策调整略的重要指标。
GDMT管理的个体化策略:风险效益再评估与降级可能
对于无症状、LVEF≥50%、心脏结构正常、生物标志物(如NT-proBNP)正常、心电图无异常、无致病性遗传变异及低风险病因(如Takotsubo心肌病)的患者,需重新评估持续无限期全剂量GDMT的风险效益比。理论上,随着HFimpEF患者功能状态逐渐恢复正常,治疗策略应动态调整,结合患者个体特征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
但目前证据显示,存在持续性心肌功能障碍特征(如症状、NT-proBNP水平升高)的患者仍需持续GDMT。GDMT降级策略需满足严格标准,尽管小型试验显示部分HFimpEF患者可安全实现GDMT降级,但仍缺乏大规模临床试验数据,当前不建议常规实施GDMT降级治疗。
特定病因心肌病的GDMT调整策略
1.围产期心肌病
35%~72%的围产期心肌病患者LVEF可以恢复,多在诊断后3~6个月内。对于LVEF完全恢复且维持6~12个月者,可谨慎降级GDMT,但具有高复发风险的患者(如,计划再次
2.Takotsubo心肌病
Takotsubo心肌病预后良好,5年复发率较低(约为5%~22%),且无永久性心肌损伤或死亡率增加风险。目前,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或
3.
导管消融术是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重要治疗方案之一,术后左心室功能障碍和心力衰竭通常可在数月内得到缓解,但复发风险因
4.化疗相关性心肌病
•蒽环类药物:蒽环类药物诱导的心肌病会导致永久性心肌超微结构损伤,长期预后较差。目前尚无充分证据支持LVEF恢复的蒽环类药物诱导的心肌病患者可以安全降级GDMT。
•
5.酒精性心肌病
酒精性心肌病是HFrEF的潜在可逆病因,戒酒可能使病情缓解,但目前尚缺乏对于此类患者的GDMT降级研究,多数LVEF已恢复的患者仍需持续用药,但可根据临床判断在特定病例中尝试谨慎降级GDMT。
6.心肌炎
复杂心肌炎(如
结论
GDMT显著改善了HFimpEF患者的预后,但“一刀切”的无限期用药策略面临挑战。随着对“缓解”与“完全恢复”的病理生理差异的深入理解,结合病因、生物标志物及影像学评估的个体化管理成为趋势。尽管TRED-HF等试验提示多数患者需持续GDMT,但部分低风险病因(如围产期、Takotsubo)患者或可从谨慎降级中获益。未来需大规模长期随访试验,以明确安全降级的标准,为临床提供精准指导,平衡复发风险与终身用药负担。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