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有先兆
不明原因卒中病例增加
由于隐源性缺血性卒中(cryptogenic ischemic stroke,CIS)无传统血管风险因素的患者增多,年轻发病的缺血性卒中病例正在上升。本研究评估了12种传统风险因素、10种非传统风险因素和5种女性特异性风险因素(单独或共同)与年轻发病CIS(年龄18-49岁)的关联,并按PFO进行了分层。
传统风险因素包括高血压、
非传统风险因素已被越来越多地认为是缺血性卒中的相关因素,尤其是在年轻人群中,包括静脉血栓形成史、恶性肿瘤和任何慢性多系统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
该研究纳入了来自欧洲19个研究中心的523名CIS患者(中位年龄41岁;47.2%为女性;37.5%患有PFO)和523名性别匹配的无卒中对照者(中位年龄 41 岁;47.2% 为女性)。
研究结果显示:
· 与无卒中对照组相比,伴有和不伴有卵圆孔未闭的CIS患者的传统和非传统风险因素数量均较高。
· 在无卵圆孔未闭患者中,传统卒中风险因素与隐源性缺血性卒中的关联更强。相比之下,在有卵圆孔未闭患者中,非传统风险因素与CIS的关联更强。
· 研究团队报告称,在不伴有卵圆孔未闭的情况下,每增加一个传统风险因素,卒中风险增加41%,而每增加一个非传统风险因素,卒中风险增加70%。
在伴有卵圆孔未闭的情况下,每增加一个传统风险因素,卒中风险增加18%。在考虑个体人口因素(如年龄、性别和教育水平)后,非传统风险因素使缺血性卒中的几率增加了一倍以上(风险比为2.6)。
· 女性特异性风险因素(如
来源:Stroke
累积影响
研究人员还通过分析每个风险因素及其对风险增加的单独贡献,计算了人群归因风险。
· 对于不伴有卵圆孔未闭的CIS,传统风险因素约占CIS病例的65%,非传统风险因素占27%,女性特异性风险因素占近19%。
· 对于伴有卵圆孔未闭的CIS,传统风险因素约占34%,非传统风险因素占49%,女性特异性风险因素约占22%。
· 先兆偏头痛是与CIS相关的最重要的非传统风险因素,伴有卵圆孔未闭的CIS的人群归因风险为45.8%,不伴有卵圆孔未闭的CIS的人群归因风险为22.7%,对女性的影响更大。
首席研究员、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医院神经中心Jukka Putaala主任解释道,“偏头痛的发病高峰在青春期和成年早期,这可能部分解释了其在年轻卒中患者中的高患病率。先兆偏头痛可能通过内皮功能障碍、皮层扩散性抑制和促血栓形成倾向等机制增加卒中风险。”
偏头痛还常与卵圆孔未闭(PFO)等右向左心脏分流并存,这在年轻卒中患者中更为常见。Putaala主任指出,偏头痛在年轻成年人中可能更活跃且症状更明显,这可能进一步增加卒中易感性。
结论及临床意义
这项针对年轻CIS患者的研究,揭示了传统和非传统风险因素对CIS的发生发展有显著影响,且显著差异取决于是否存在临床相关的PFO(定义为具有高风险特征的患者)。对不伴PFO的CIS有显著影响,而非传统因素对伴PFO的CIS似乎更为关键。无论伴有PFO还是不伴有PFO,先兆偏头痛在年轻CIS的发病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女性中。
该研究结果强调,不仅需要系统地筛查足够详细的传统风险因素,还需要筛查通常很少受到关注的非传统因素和女性特异性因素。这种综合方法对于制定年轻人的预防策略至关重要。此外,识别临床相关的PFO有助于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例如对不伴有PFO的CIS年轻患者采取更积极的传统风险因素管理措施。
然而,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其中复杂的生理和分子机制,包括偏头痛与其他风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因PFO状态而异,仍需进一步研究。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