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小小的石头,大大的麻烦
2025-04-17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听名字就知道是胆囊里长石头了。这石头是怎么来的呢?


主要是因为胆汁成分出了问题,胆固醇代谢不对了,胆固醇就会在胆汁里沉淀下来形成结石;或者胆汁排不出来,在胆囊里待的时间太长,水分被吸收,胆汁变浓,也容易长结石;还有胆囊本身有炎症,也会影响胆囊的收缩功能,让胆汁排不出去,进而形成结石。


有胆囊结石的人,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右上腹疼,疼起来像绞一样,还可能放射到右肩背,一般是在吃油腻东西之后发作。还会伴有恶心、呕吐。要是结石把胆囊出口堵住了,还可能引发胆囊炎,那疼痛就更厉害了,还可能发烧。更严重的话,结石掉到胆总管里,可能会引起黄疸,也就是皮肤、眼睛都变黄,这是因为胆汁排不出去,倒流到血液里了。


检查胆囊结石,超声是首选,它能清楚地看到胆囊里有没有结石,大小、位置都能看出来。CT 也能检查,不过超声更常用。治疗上,如果症状不严重,可以先观察,但如果结石比较大或者症状明显,一般建议手术,现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很成熟,创伤小、恢复快。当然,也可以用药物溶石或者排石,但效果有限。


预防胆囊结石,饮食要规律,别长期不吃早餐;饮食要均衡,少吃高胆固醇、高脂肪的东西,多吃蔬菜水果;多运动,别肥胖。


一、胆囊结石的形成原因


胆固醇代谢异常 :胆固醇是胆汁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当体内胆固醇合成过多或胆汁酸、卵磷脂等成分减少时,会导致胆固醇在胆汁中饱和析出,逐渐形成胆固醇结石。


胆汁淤滞 :各种原因引起的胆囊收缩功能障碍,致使胆汁在胆囊内停留时间过长,胆汁中的水分被吸收,胆汁浓缩,促进结石的形成。例如,长期不吃早餐,会使胆囊长时间不收缩,胆汁容易淤积。


炎症因素 :胆囊黏膜的炎症损伤会导致黏膜细胞分泌黏液增多,为结石的形成提供了基质。同时,炎症也可能影响胆囊的正常收缩功能,进一步加重胆汁淤滞。


二、症状与危害


胆绞痛 :当结石阻塞胆囊管时,会引起胆绞痛。患者常感到右上腹突发的剧烈疼痛,疼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疼痛通常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多在进食油腻食物后诱发。


上腹部隐痛或不适 :部分患者可能仅表现为右上腹或上腹部的隐痛、胀痛、钝痛等不适感,常被误认为是胃部疾病。

黄疸 :若结石从胆囊排入胆总管,阻塞胆总管下端,可引起黄疸。患者会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大便颜色变浅等症状。


胆囊炎 :结石反复刺激胆囊黏膜,可导致急性或慢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发作时,患者会出现发热、右上腹压痛、反跳痛等炎症表现;慢性胆囊炎则可能导致胆囊功能逐渐下降,甚至胆囊萎缩。


胆管炎和胰腺炎 :当结石进入胆总管后,可能引发胆管炎,表现为发热、腹痛、黄疸三联征。若结石同时阻塞胰管,可诱发急性胰腺炎,这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病情凶险,死亡率较高。


三、诊断检查


超声检查 :是诊断胆囊结石的首选方法。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胆囊内结石的大小、数量、位置以及胆囊壁的情况等,准确率高达 95% 以上。而且超声检查无创、便捷、费用低,可反复进行。


CT 和 MRI 检查 :对于超声检查不明确或怀疑有并发症(如胆管结石、胰腺炎等)的患者,可进一步行 CT 或 MRI 检查。CT 能够多角度观察胆囊和胆道系统的情况,对判断结石是否引起胆道梗阻等有重要价值;MRI 及其胆胰管成像(MRCP)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胆总管和胰管的结构,有助于发现胆总管结石等病变。


四、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是胆囊结石的主要治疗方法,尤其是对于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首选的手术方式。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等优点,通常在术后 3 - 5 天即可出院。对于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还可同时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


药物治疗 :药物溶石和排石治疗仅适用于少数胆固醇结石且无症状的患者。常用的溶石药物有熊去氧胆酸等,但药物治疗的疗程较长,一般需要数月甚至数年,且结石复发率较高。


五、预防建议


注意饮食规律,避免长期不吃早餐。


保持饮食均衡,减少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适当运动,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