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
查体:体温40°C,心率增快,中度脱水表现,腹部等其他查体均未见异常。辅助检查:
患儿因疑诊A组
住院第4天,患者持续高热,腹泻加重,伴里急后重,腹痛加重,上腹部疼痛剧烈,进食后加重。腹部查体全腹压痛明显且拒绝详细查体。考虑腹腔脓肿、
查白细胞(WBC):6000/ml(中性粒细胞62%),可见幼稚细4%,
家长拒绝
住院第6天,患者仍感腹部剧痛,复查腹部超声:左髂窝有11 ml的积液(较前次检查有所改善),右侧有8 ml积液,可见小的腹主动脉旁和肠系膜淋巴结,提示反应性病变可能。腹部X光片显示横结肠气体积聚,未见其他异常。复查胰酶显示两种酶均呈上升趋势(淀粉酶升至131 Uints/L,脂肪酶升至293 IU/L);CRP升至123mg/L。
住院第7天,患者的腹痛和腹泻开始好转,大粪便培养结果显示为B群沙门氏菌阳性。淀粉酶入院第15天开始下降,脂肪酶入院第11天开始下降,与临床症状的改善相吻合。入院第11天CRP降至13 mg/L。患儿的腹痛、发热和腹泻症状逐渐好转,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之后,患者完全康复出院。
讨论
沙门氏菌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急性肠炎,患儿可突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腹痛主要位于脐周和右下腹。随后,患儿会出现轻度至重度的水样腹泻,便中可能带血和黏液。大多数急性肠炎患儿会出现发热,但较小的婴儿体温可能正常或低于正常。沙门氏菌
患沙门氏菌胃肠炎的儿童中,约有1%至5%会出现短暂性菌血症。菌血症发生后,沙门氏菌会有倾向播散并引发多个器官的局灶性感染。最常见的局灶性感染部位包括骨骼系统、脑膜、血管内以及原有病变部位。
沙门氏菌胃肠炎并发AP在儿童中罕见,而在患有
关于沙门菌感染患者胰腺炎的发病机制有以下几种理论:①血行播散或淋巴播散②沙门氏菌从十二指肠和胆道迁移至胰管直接侵入胰腺③毒素诱导或免疫介导。
本例患儿腹痛的原因有多种。尽管其GAS快速抗原检测阳性,但病史和体格检查并不支持GAS感染,因此,考虑GAS阳性结果为携带状态而非真正的感染。曾考虑患儿的疼痛和高热可能与腹腔脓肿有关,超声检查显示存在多个积液囊,且对抗生素治疗反应良好。然而,这种可能性与疼痛的性质和部位不符。由于疼痛主要位于上腹部,且进食后加重,临床表现提示AP而并非其他疾病,但这一诊断并非绝对准确。积液囊主要位于下腹部,因此疼痛特征应有所不同。
目前尚无法明确患儿病情的改善是由于抗生素的使用还是对AP所采取的支持性治疗。尽管腹部CT是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但由于家属的拒绝,未能完成检查。因此,沙门氏菌是否会导致临床表现明显的胰腺炎仍需进一步研究确认。
结语
总之,当沙门菌肠胃炎患儿出现类似AP特征的严重腹痛时,儿科医生应考虑到AP的可能性。早期的筛查和适当的干预措施将有助于改善患儿的预后。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