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董小姐事件引爆舆论。
一名经济学背景的“4+4”医学生,因特权操作和临床能力不足被推上风口浪尖。
公众质疑声四起:“协和的‘4+4’模式是不是特权阶层的绿色通道?”
但真相或许更复杂。
真正的问题不在“4+4”本身,而在于我们长期用学术论文的尺子丈量临床医生的价值,让“学阀”们有了可乘之机!
这把尺子,正在扭曲医学教育的初心。
“4+4”的初心: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医学通才
1910年,Flexner报告奠定了美国“4+4”模式的根基:医学需要跨学科思维的碰撞。
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医学院,允许文学、哲学甚至音乐专业的本科生报考,但前提是完成严格的数理化先修课程,并通过MCAT考试(录取率不足5%)。
这种“宽进严出”的设计,旨在筛选出既有跨学科视野、又有科学素养的精英。
中国的“4+4”试点,同样承载着这样的理想。
北京协和医学院院长王辰院士曾直言:“医学需要通揽天下精英。”
2018年,协和试点班向清华、北大等顶尖高校开放,不设专业限制,但要求生物、化学等核心课程学分达标,并提供40小时以上医疗志愿服务证明。
协和的初心,一是给那些对未来缺乏慎重考虑,选择了非医学专业但后来又对医学产生浓厚兴趣的学子一个学医的机会;二是从推动医学进步的角度为医学筛选具备多学科、多专业融合知识的优秀人才。
为了弥补“4+4”学制短缩和医学基础薄弱的缺点,协和在课程设计上可谓煞费苦心:
第一年:按器官系统整合课程,临床医生直接参与教学;
第二年:临床核心模块+前置见习,培养“临床思维肌肉记忆”;
第三、四年:专科轮转+科研训练,允许个性化发展。
理想状态下,这种模式应该可以培养出“既能做手术,又能搞研究”的复合型人才。
畸形的考评:论文成了医生晋升的“硬通货”
协和的愿景是美好的,但现实是骨感的。
“4+4”试点班学生反馈:“上午上课,下午见习,考试压力大,临床时间被挤压。”
而且,尽管学制和课程压缩,他们仍需发表论文才能毕业。
有学生坦言:“为了毕业,只能选容易出数据的课题,临床技能反而成了副业。”
大家对董小姐的毕业论文深挖细扒,极尽嘲讽和批判,但是从学生的角度,在如此紧迫的时间内,在如此繁重的课程下,要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是有难度的。
换成你我任何一个人不一定能做得更好。
当然,协和在开设“4+4”试点班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这一点,没有期望学员的毕业论文能成为优秀的典范,只是想给这些优秀的学子们一张学医的“入门券”,入门之后,优秀的学子自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天分弥补临床经验和科研能力的不足。
文后留言
董小姐的快速上位在于借助了她背后深厚的人脉资源和巧妙利用了当前医疗体系中以学术水平代替临床能力考评的制度漏洞!
临床能力不足,学术文章来凑。
只要有文章,只要有课题,只要有科研成果,职称晋升就能轻松碾压那些老老实实干临床的人。
临床资历不足,走学术破格的路子。
只要学术上有成果,有突出贡献,职称晋升和职务提拔就不受学习时间和从业资历的限制。
董小姐规培未毕业,为什么能列席临床大专家才能牵头撰写的《临床指南》一作,那是深谙其道的背后力量在为她的未来铺路。
只要职称、职位上去了,临床能力再慢慢磨,慢慢练,高学历,高职称不会看病、不懂开刀的放眼望去一大片,她不是第一个。
而且,只要有肖医生这样的“贵人”相助,她在临床上有大把操练的机会。
再退一万步,如果不想干临床,她还可以走更轻松的行政路子。
父母对她的职业发展道路早就规划得清清楚楚,而且这不是见不得人的“阴谋”,是堂而皇之的“阳谋”。
但是,他们忘了一点。
他们忘了,临床医疗是最不能做假的事情!
破局之道:让医生回归“治病救人”的本质
临床医疗上做一次假,意味着一个病人受到了伤害,意味着一个生命无端逝去。
病人不知道,家属不知情,并不意味着医生可以为所欲为!
头顶有青天,心中有道德,眼前还有规则!
穿上了白大褂就要对得起这一身素洁,拿起了手术刀就要对得起这一份信任。
临床能力是日复一日的临床摸爬滚打,是年复一年的手术台上操练磨出来的,不是一纸论文赋予的,更不是职称晋升说行就行的。
让临床回归临床,让学术回归学术!
错位的考评体系只会让脚踏实地搞临床的老实人吃亏,让有权有势的学阀子弟们钻了空子,让一厢情愿信任医院信任医生的平民百姓受到伤害!
如果医疗考评体系严谨、客观,董小姐最多是凭借她的家族影响和人脉资源在临床上多受些关照,多一些锻炼机会,该进行的规培还是要进行规培,该积累的资历还是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
此次肖医生出轨事件引发如此巨大的关注,一是外科医生出轨多人权色交易突破了人们的道德伦理底线,二是围绕董小姐身上的特权与资源滥用引发了社会愤怒,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公众看到了外科医生手术中擅离职守,看到了资历浅薄、没有经验的医学生上台开刀让大家产生了代入感,引发了对德不配位的医生为自己做手术的巨大担忧!
如果医院监管制度严格,这一切本不该发生;如果医疗评价体系完整、公平,这一切也不会发生!
说到底协和“4+4”模式只是躺枪!
从某种意义上讲,董小姐本人——如果不是医疗考评体系中存在那么大的漏洞,而他们的背景和资源又恰巧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个漏洞,说不定她一开始就不会选择学医,更不会后来遇见肖某!当然,她的特权和走捷径让千千万万如你我一样的规规矩矩,踏实学医的人受到了侮辱和伤害!
写在最后:医者的荣光不在论文而在患者口碑
董小姐事件是一面镜子,照见了中国医疗体系的深层痼疾。
当学术论文成为医生的“硬通货”,手术刀就会生锈!
当深耕手术台不如抱紧学术大佬的大腿,谁还会一门心思搞临床?
协和“4+4”没有错,错的是被特权阶层利用,钻了医疗考评体系的漏洞。
医学的本意是治病救人,唯有让临床能力重回评价的核心,让医生在手术台上而非论文堆里找到价值,这场改革才算真正成功!
来源:“温柔医刀”微信公众号,作者:春哥
原标题:《“4+4”模式没有错,协和只是躺枪,你我也是受害者!》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