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A概述
CVA 的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部分存在季节性变化。咳嗽通常较剧烈,夜间或凌晨咳嗽为其重要特征,此外,上呼吸道感染、异味、油烟、冷空气容易诱发或加重咳嗽。患者咳嗽剧烈时可伴有呼吸不畅、胸闷、呼吸困难等表现,常伴发变应性鼻炎。值得注意的是,其情绪障碍发生率高于典型哮喘,临床需关注心理评估。
CVA的诊断
CVA的诊断需根据患者的咳嗽病史及特点、支气管激发试验和抗哮喘治疗的有效性等综合分析以作出诊断。其中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是诊断 CVA 最重要的条件,但临床上亦要注意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可能,需结合治疗反应,抗哮喘治疗有效才能确诊。
推荐采用以下诊断标准:
① 慢性咳嗽(>8周),常伴有明显的夜间刺激性咳嗽;
② 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平均每日呼吸峰流速昼夜变异率>10%,或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
③ 抗哮喘治疗有效
需特别注意与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变应性咳嗽、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等疾病鉴别。
CVA的治疗选择
ICS-LABA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通过降低CVA患者的白三烯水平而抑制呼吸道炎症反应,从而有效治疗少数经ICS治疗无效的CVA患者,既往研究显示,短期内单用孟鲁司特的止咳和抗炎效果与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或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相似。因此,单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为不适合使用ICS治疗的CVA患者提供了治疗的可能。
其他治疗
➤口服糖皮质激素:对于治疗反应不佳且气道严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OCS治疗(10-20mg/d,3-5天)。
➤中医药治疗:中医认为,CVA与风邪犯肺、肺气失宣相关。研究表明,中药可有效减轻CVA患者的气道炎症,改善气道功能。还有研究显示,针灸治疗可提高CVA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降低停药复发率,减轻咳嗽、咳痰、膈肌充血症状和气道炎症,改善肺功能。
➤P2X3受体拮抗剂:P2X3受体的过度激活与感觉神经元的超敏化相关,其可引起过度、持续和频繁的咳嗽,而P2X3受体拮抗剂能够抑制ATP与P2X3受体结合后产生的钙离子内流,从而起到止咳作用,在难治性CVA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CVA的预后
CVA虽短期症状易缓解,但复发与进展风险不容忽视。CVA患者预后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年龄、ICS治疗、疗程、细胞表型、生化指标、小气道功能障碍等。
研究显示,应用ICS治疗的CVA患者进展为典型哮喘的比例更低(7.4% vs 35.7%)。长疗程患者(如6月)的复发率相比短疗程患者(如2月)复发率更低,且研究显示,CVA患者治疗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痰IL-10水平及哮喘控制测试评分与疗程呈正相关,痰IL-5水平、血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及血清IgE水平与疗程呈负相关。因而疗程延长可能是CVA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
此外,痰嗜酸粒细胞百分比越高,CVA患者进展为典型哮喘的风险越大,CVA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与气道炎症指标如肿瘤坏死因子α、IL-4、IL-12呈正相关,且其升高与CVA复发相关。
结语
CVA 作为哮喘的 “隐形” 类型,早期识别需结合症状特征、气道炎症评估及治疗反应。临床医生应遵循 “精准诊断、足程治疗、长期管理” 原则,避免因漏诊导致病情进展。未来,随着生物标志物和靶向药物的发展,CVA 的诊疗将更趋个体化与精准化。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