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曼教授解读2025 CSCO BC指南更新: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精准治疗策略的突破与挑战丨2025全国乳腺癌大会
2025-04-23 来源:医脉通

随着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分子机制研究的深入以及针对HER2靶向治疗的不断进展,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率得到了显著提升。近期,“2025全国乳腺癌大会”隆重召开,会上发布了最新版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CSCO BC指南)。医脉通特邀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李曼教授详细解读2025 CSCO BC指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部分的更新要点,并展望该领域未来突破方向。


1745404254187.png



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治疗策略已进入精准靶向时代,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焦点。能否请您详细解读,新版指南在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治疗策略上有哪些关键性调整?


李曼教授:在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治疗领域,2025版CSCO BC指南的更新体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不变的是我们始终坚持的精准分层治疗理念,而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关键方面:


首先,针对曲妥珠单抗治疗敏感人群,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双靶(曲帕双靶)治疗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强化。这一更新体现在治疗推荐等级的多个层面。在I级推荐中,指南提供了两种优选方案:曲帕双靶联合紫杉类药物,或曲妥珠单抗联合TKI和紫杉类药物。在II级推荐中,基于EMERALD临床研究的重要发现,双靶治疗的地位得到了明确确立。EMERALD研究是一项在日本开展的,针对曲妥珠单抗治疗敏感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非劣效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曲帕双靶联合艾立布林非劣效于曲帕双靶联合联合紫杉类药物,且安全性良好。这一结果进一步巩固了双靶治疗在曲妥珠单抗敏感人群中的优选地位。


其次,指南的一个重要更新是德曲妥珠单抗(T-DXd)的推荐级别与顺序的调整。这一新型ADC药物在曲妥珠单抗耐药人群已展现出显著优势:基于DESTINY-Breast03研究的优异数据,T-DXd相较于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显示出更优的PFS(28.8个月)和OS(52个月)获益,这一结果甚至可以与一线使用的曲帕双靶联合紫杉类药物的OS数据相媲美。值得注意的是,T-DXd已经成功纳入医保目录,提高了其可及性。因此,对于曲妥珠单抗治疗失败的I级推荐,2025版CSCO BC指南将T-DXd方案与吡咯替尼+卡培他滨方案的推荐顺序进行了调整。在TKI治疗失败的人群中,T-DXd的推荐等级也由II级提升至I级,充分体现了新型ADC药物在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最后,指南特别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在精准分层的前提下,无论是曲妥珠单抗敏感还是耐药人群的I级推荐中,我们都提供了两种治疗方案选择。未来,我们将根据患者的肿瘤负荷、疾病特征以及个人治疗意愿等多方面因素,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推动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向更加精准和个体化的方向发展。


总的来说,2025版CSCO BC指南的更新,既体现了对现有治疗方案的优化,也展现了新型治疗手段的突破,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更加全面和精准的指导。


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的风险相对较高,是临床一大“痛点”和难点。能否请您谈谈,新版指南如何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应对这一难题,从而为患者带来更显著的生存获益?


李曼教授: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的比例较高,约50%的患者在疾病晚期阶段会出现脑转移,这成为临床治疗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的一大难题。新版指南针对这一挑战,提出了更加系统化和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区分脑转移的不同类型。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脑转移可分为活动性和稳定性两类,而这两者的治疗原则存在显著差异。


对于活动性脑转移患者,治疗策略主要基于病灶的数量和位置:

对于1-2个脑部病灶,且伴有临床症状、存在占位效应的患者,如果病灶位于非功能区,则优先考虑局部治疗如手术。手术切除不仅可以快速缓解症状,还能为后续治疗创造更好的条件。

对于1-4个病灶的患者,如果症状明显但不适合手术,则推荐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S)。这种精准的放疗方式可以在保护正常脑组织的同时,有效控制病灶发展。


对于稳定性脑转移患者,治疗重点则转向系统治疗。基于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指南推荐了多种有效的系统治疗方案:

T-DXd(德曲妥珠单抗):作为新型ADC药物,在脑转移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

小分子TKI类药物:包括Tucatinib和吡咯替尼等,具有良好的血脑屏障穿透能力,能够有效控制颅内病灶。


通过系统治疗,患者的颅内病灶能够得到良好控制,这不仅延缓了放疗的实施时间,还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这种治疗策略的制定,充分体现了“局部治疗与系统治疗相结合”的个体化治疗理念。


总的来说,新版指南通过明确区分脑转移类型、优化局部治疗策略、强化系统治疗方案,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加清晰的诊疗路径。这种精准化的治疗策略,不仅能够有效控制脑转移病灶,还能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真正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理念。


关于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未来研究方向,您认为哪些关键领域最具突破潜力和临床价值?


李曼教授:在HER2阳性乳腺癌的晚期治疗中,耐药性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挑战。对于在使用曲妥珠单抗和TKI治疗后出现耐药的患者,目前仍有替代治疗方案。然而,随着新型ADC药物在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中的广泛应用,ADC耐药已成为当前临床研究和治疗实践中最迫切需要攻克的难题之一。未来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联合治疗策略的探索:积极研究ADC药物与TKI药物、免疫治疗或DNA错配修复基因相关药物等的联合应用。这些联合治疗方案有望为ADC耐药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拓展治疗的广度与深度。


ADC药物的优化应用:探索ADC药物之间的序贯应用策略,以及新型ADC药物(如SHR-A1811)与现有ADC药物(如T-DXd、T-DM1)的定位与协同。合理布局不同ADC药物的应用,需要通过临床研究提供循证医学依据,以优化治疗效果。


精准治疗的深化:探索有效的生物标志物(biomarker)、利用ctDNA等新型检测手段,及时识别治疗敏感人群,以及继续开发基于分子分型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等。这些方向对于临床医生而言极具潜力,随着创新药物的不断涌现,我们有信心为这些挑战找到更优的解决方案。


image.png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