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抗新势立丨黄晓兵教授、钟立业教授:觅研发之路,话前世今生,特立妥单抗续写RRMM免疫治疗新篇
2025-04-15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22.jpeg


23.jpeg


24.jpeg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是成人第二大常见的血液恶性肿瘤,占所有血液恶性肿瘤的10%-13%1。尽管近年来MM治疗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但MM患者最终会发展为耐多药疾病,预后较差,因此亟需开发新的治疗策略1-2。在此背景下,包括T细胞重定向双抗在内的免疫治疗药物在后线MM中显示出治疗前景2。其中,全球首个3靶向BCMA×CD3的双抗——特立妥单抗,自中国上市近5个月以来,为既往至少接受过3线治疗(包括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PI]、一种免疫调节剂[IMiD]和一种抗CD38单克隆抗体)的复发/难治性MM(RRMM)患者点燃了深度缓解与长期生存的新希望。


“双抗新势立”访谈栏目,携手血液肿瘤领域知名专家开展前沿探讨,全面洞见双抗治疗RRMM新生态。医脉通特邀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黄晓兵教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钟立业教授,就MM治疗进展和全球首款3BCMA×CD3双抗的研发和获批之路发表真知灼见。


本期要点


特立妥单抗是一种人源化IgG4 BCMA×CD3双抗,其靶向T细胞表面表达的CD3受体和恶性MM细胞表面表达的BCMA;具有双结合位点,引起T细胞活化,从而分泌储存在细胞毒性T细胞囊泡中的穿孔素和各种颗粒酶,介导随后的BCMA+ 细胞裂解和死亡4


特立妥单抗治疗中国既往接受过3线治疗且三重难治RRMM患者总缓解率(ORR)达76.9%,≥完全缓解(CR)率为57.7%,在达到≥CR且有微小残留病灶(MRD)样本的患者中有93.3%达到MRD阴性,没有患者因不良事件(AE)而停药或者减少药物剂量5


从临床研究到真实世界,作为全球首个3上市的BCMA×CD3双抗,目前全球超14000例患者临床已应用特立妥单抗5,凸显临床实践价值。


更精准的免疫治疗,如何实现?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如IMiD,PI以及抗CD38单克隆抗体等新药大大提高了新诊断和RRMM患者的预后,但大多数患者最终还是会陷入多重耐药的困境,这与极低的生存率相关,后线RRMM的治疗在临床实践中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2


逐步深入,探寻双抗研发之路


新型免疫治疗药物研发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中,并在众多RRMM患者后线治疗中开展了评估。其中双抗同时结合T细胞表面CD3与肿瘤细胞表面抗原,促进细胞间相互作用,激活T细胞并直接杀死肿瘤细胞2


1960年,Nisonoff等将两个不同的抗原结合片段通过再氧化连接到一起,并证明了该产物可以募集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胞,首次提出了双抗的概念。由于早期的技术限制,这一领域的进展相对缓慢,随着重抗体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双抗的设计和生产取得了显著的进步6。直到2014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首次7批准CD19×CD3双抗贝林妥欧单抗用于治疗费城染色体阴性的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GFR×c-MET、gp100×CD3双抗陆续获FDA批准7


BCMA×CD3双抗,精准靶向与活性验证


在MM领域中,双抗药物研发也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并在众多RRMM治疗中开展了评估。BCMA是一种能促进浆细胞存活的膜蛋白,其表达主要集中在浆细胞,且在骨髓瘤细胞中呈过表达状态,使得BCMA成为一种可行的靶抗原4,但BCMA经历蛋白水解脱落形成可溶性BCMA(sBCMA),sBCMA会通过抑制BCMA靶向药物与膜BCMA结合,进而降低药物疗效8。特立妥单抗是一种人源化IgG4 BCMA×CD3双抗,其靶向T细胞表面表达的CD3受体和恶性MM细胞表面表达的BCMA,具有双结合位点4。特立妥单抗的结合亲和力对于全长BCMA大于可溶性BCMA,这使得它不太容易引起可溶性BCMA沉淀现象8-9


特立妥单抗能够将CD3+ T细胞拉近BCMA+ MM细胞,引起T细胞活化,从而分泌储存在细胞毒性T细胞囊泡中的穿孔素和各种颗粒酶,介导随后的BCMA+ 细胞裂解和死亡(图1)4


25.png

图1 特立妥单抗作用机制


临床前研究显示,特立妥单抗在MM细胞系、患者样本以及体内异种移植模型中具有强活性。在一项使用MM患者骨髓单核细胞的离体实验中,特立妥单抗可导致BCMA+ 细胞的浓度依赖性耗竭。在两例体内BCMA+ 小鼠异种移植模型中,与溶剂对照和抗体对照组相比,特立妥单抗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4。这些临床前研究成果为特立妥单抗奠定了坚实基础,支撑了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进一步探究。


MajesTEC-1研究,为既往接受过3线治疗且三重难治RRMM步步铺就希望新途


MajesTEC-1研究是针对特立妥单抗的1/2期人体研究,研究自2020年9月17正式启动,全球11个国家的51个单位参与其中10。其1期研究主要了纳入复发、难治性或对现有疗法不耐受的MM患者,在RP2D下,特立妥单抗显示出良好疗效(可评估患者ORR为65%,≥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率为58%),持久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的疗效,并且患者耐受性良好,支持进一步的临床开发11


为继续评估特立妥单抗PR2D疗效,在1/2期研究中纳入中位治疗线数为5线且三重暴露的RRMM患者(n=165)接受治疗,主要终点是患者ORR。中位随访30.4个月,可评估患者ORR为63.0%,46.1%的患者达≥CR,MRD可评估患者中有85.7%达MRD阴性。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24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1.4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达22.2个月。安全性方面,常见的不良事件(>50%)包括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72.1%)、中性粒细胞减少症(70.9%)和贫血(52.1%)12-13


这项1/2期研究表明,特立妥单抗在至少经3线治疗且三重暴露RRMM患者中表现出深度且持久的缓解12,表明了特立妥单抗有潜力为更多临床RRMM患者群体提供实质性的缓解和生存获益。


MajesTEC‐1研究中国队列中共纳入26例至少经3线治疗且三重暴露RRMM患者,中位年龄66岁,57.7%为细胞遗传学高危,中位既往治疗线数为5线,88.5%对末线治疗难治,61.5%为三重难治。中位随访15个月,中位DOT为10.1个月,至首次缓解的中位时间为1.4个月,患者ORR和≥VGPR率分别为76.9%、76.9%,≥CR率达57.7%。至首次缓解和≥CR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4和6.3个月;在达到≥CR且有MRD样本的患者中,14/15(93.3%)患者达到MRD阴性,中位至首次MRD阴性时间为69天。12个月DOR率、PFS率和OS率分别达到78.5%、68%和83.5%,安全性方面,特立妥单抗在中国队列中的安全性与MajesTEC-1关键队列一致。没有患者因AE而停药或者减少剂量。特立妥单抗为中国RRMM患者带来了深度且持久的缓解,有效提升了患者生存获益5


砥砺奋进,特立妥单抗终启国内外临床之门


基于MajesTEC-1研究,2022年8月,特立妥单抗获得欧盟批准上市,用于已经接受至少三种前线疗法(包括PI、IMiD、抗CD38单抗)且在最后一次治疗中表现出疾病进展的RRMM成人患者14。2022年10月25日,FDA加速批准了首个3双特异性BCMA×CD3双抗,用于既往接受过至少四线治疗(包括PI、IMiDs和抗CD38单克隆抗体)的RRMM成人患者。


特立妥单抗在国外相继获批后,在真实世界中也观察到与MajesTEC-1试验相当的疗效和安全性。今年ASH年会中发表了一项大规模真实世界研究,206例可评估患者的ORR为66%,中位随访14个月,中位PFS和OS分别为8.8个月和20个月15


2023年9月13日,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公示,特立妥单抗注射液上市申请拟纳入优先审评。2024年6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3线治疗(包括一种PI、一种IMiDs和一种抗CD38单抗)的RRMM成人患者16。特立妥单抗的成功获批,为中国既往至少接受过3线治疗(包括一种PI、一种IMiDs和一种抗CD38单抗)的RRMM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推动了该领域的药物创新与发展。


大咖语录


黄晓兵教授*:


双抗技术作为生物医药领域的重大突破,推动了MM临床治疗的进步。特立妥单抗作为“先锋”,凭借其独特的双重靶向机制及显著的抗肿瘤活性,为既往至少接受过3线治疗(包括一种PI、一种IMiDs和一种抗CD38单抗)的RRMM患者实现深度缓解获益。中国队列数据显示,特立妥单抗治疗患者≥CR率高达57.7%,50%患者接近无瘤状态(即达严格意义的CR)5。特立妥单抗在临床中应用近5个月来,在患者援助项目的助力下,使中国不少既往至少接受过3线治疗(包括一种PI、一种IMiDs和一种抗CD38单抗)的RRMM患者重获了希望,令人振奋。特立妥单抗的临床应用,为突破MM耐药困境提供了全新范式,为未来探索双抗联合治疗及前线应用奠定了实践基础,标志着中国MM免疫治疗进入精准双抗时代。


钟立业教授*:


国际多中心MajesTEC-1研究证实了特立妥单抗可提升患者深度缓解率与生存获益,其疗效及安全性在真实世界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验证。随着该药在中国临床应用,规范化的用药管理成为关键。目前临床应用特立妥单抗时均采用来自临床试验中的应用方法,既剂量递增模式,这种模式确实充分减少了包括CRS等AE的发生,但在后期的治疗中,若要探寻更有效且经济的治疗方案,还需进一步在实践中探索。其次,建立完善的AE管理体系,包括预防性用药、对于有应答的患者调整治疗方案等;此外,针对特殊类型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平衡疗效与安全性,提升治疗依从性。未来,随着更多真实世界患者疗效数据的积累,将有助于优化特立妥单抗用药管理,以实现MM个体化精准治疗的目标。


*部分/以下观点系专家临床诊断经验

#特立妥单抗在中国获批单药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3线治疗(包括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一种免疫调节剂和一种抗CD38单克隆抗体)的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16


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参考,严禁翻印及传播(*部分/以上观点系专家临床诊断经验)

审批编码:CP-513495Approved Date:2025-4-14


参考文献
1.Huang L, Zhang J, Punnoose E, Xiao Z, Li W. Current status of drug development for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 a review of comparison in China and the rest of world. Antib Ther. 2023 May 11;6(2):127-136.
2.Hosny, M.; et al. Current State of the Art and Prospects of T Cell-Redirecting Bispecific Antibodies in Multiple Myeloma. J. Clin. Med. 2021, 10, 4593.
3.Pan D, Richter J. Cancer Manag Res. 2023 Jul 21;15:741-751.
4.Guo Y, Quijano Cardé NA, Kang L, et al. Teclistamab: Mechanism of action,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science. Clin Transl Sci. 2024;17(1):e13717.
5.Cai Z, et al. Cancer. 2024;1‐10.
6.王璐瑶, 魏振华, 熊伟佳, 等. 双特异性抗体构建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生物工程学报, 2021, 37(2): 513-529
7.Esfandiari A, Cassidy S, Webster RM. Bispecific antibodies in oncology. Nat Rev Drug Discov. 2022;21(6):411-412. doi:10.1038/d41573-022-00040-2
8.Suzette Girgis, Shun Xin Wang Lin, Kodandaram Pillarisetti, et al. Effects of teclistamab and talquetamab on soluble BCMA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Blood Adv (2023) 7 (4): 644–648.
9.Lee H, Neri P, Bahlis NJ. BCMA- or GPRC5D-targeting bispecific antibodies in multiple myeloma: efficacy, safety, and resistance mechanisms. Blood. 2024;143(13):1211-1217.
10.https://clinicaltrials.gov/study/NCT04557098?term=MajesTEC-1&rank=1
11.Usmani SZ, Garfall AL, van de Donk NWCJ, et al. Teclistamab, a B-cell maturation antigen × CD3 bispecific antibody,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MajesTEC-1): a multicentre, open-label, single-arm, phase 1 study. Lancet. 2021;398(10301):665-674.
12.Garfall A L,et al. 2024 ASCO.Poster 7540.
13.Moreau P, Garfall AL, van de Donk NWCJ, et al. Teclistamab in Relapsed or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N Engl J Med. 2022;387(6):495-505.
14.Janssen Marks First Approval Worldwide for TECVAYLI® (teclistamab) with EC Authorisation of First-in-Class Bispecific Antibody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
15.Carlyn Rose Tan, MD, et al. 2024 ASH. Poster 5166.
16.特立妥单抗注射液说明书(修改日期:2024年12月12日)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