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信息
患者女性,因“发现全身
【现病史】
入院前6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性水肿,以面部为主,晨起最明显,后逐渐缓解,伴间歇性胸闷、气促,活动后加剧,休息后可缓解,无
【既往史】
2014年确诊椎间盘突出,后持续慢性下腰痛,诊疗过程不详,无高血压、糖尿病或其他基础疾病。
【家族史】
家族中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病史。
【体格检查】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全身水肿明显,双肺底呼吸音消失,叩诊呈实音,无皮肤异常,心
【辅助检查】
肌酐395μmol/L,床边尿蛋白试纸提示大量
初步分析
患者符合“
【光镜检查】
可见肾小球53个,均无全球硬化。不到50%的肾小球表现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多,伴有中性粒细胞和核碎裂碎片,银染显示内皮下沉积物,无基底膜增厚、系膜溶解和纤维蛋白血栓形成,有细胞性、纤维细胞性或纤维性新月体形成。间质内见轻度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偶见嗜酸性粒细胞。存在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见蛋白质吸收滴,Masson三色染色显示轻度间质纤维化。小动脉显示中至重度小动脉玻璃样变,血管壁内可见粉红色无定形物质。
【免疫荧光】
可见肾小球有4个,肾小球的系膜区可见IgG、IgM、C3颗粒状沉积,呈弱阳性(1~2+),IgA染色阴性,Lambda轻链弱阳性颗粒状染色,为阴性,Kappa 、C1q均为阴性。
【组织学病理诊断】
局灶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根据病理组织学结果,即使血清免疫学阴性,但病理学提示有免疫受损,仍有自身免疫疾病可能,需考虑鉴别的疾病有: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和寡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
进一步拟诊讨论
【狼疮性肾炎】
好发于青年女性,是
狼疮性肾炎病理类型多样,包括系膜增生性狼疮性肾炎、局灶增生性狼疮性肾炎、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膜性狼疮性肾炎等,光镜下可见肾小球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可伴有新月体形成,免疫荧光检查呈现可提示IgG、IgA、IgM、C3、C4、C1q等多种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成分在肾小球内沉积,电镜下可见电子致密物在系膜区、内皮下、上皮下等多个部位沉积。
患者青年女性,有大量蛋白尿、全身水肿,且伴有胸闷、气促,且既往有下腰痛病史10年,虽然血清学免疫阴性,但肾活检提示毛细血管内细胞增多,伴有中性粒细胞和核碎裂碎片,银染显示内皮下沉积物,有新月体形成,结合病史及辅助检查,考虑狼疮性肾炎可能性大。
【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
起病方式多样,多数患者有血尿、蛋白尿,常伴有肾功能快速进展,可在短时间内发展为肾衰竭,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肺出血症状,表现为
【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发病前通常有明确的前驱感染史,感染后1~3周起病,患者多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一般无其他系统受累表现,光镜下可见肾小球呈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改变,电镜下可见电子致密物在上皮下沉积,呈 “驼峰状”,这是其特征性表现。患者青年女性,发病前无感染病史,且没有血尿等症状,暂考虑可能性小。
因此综合考虑,决定给予“霉酚酸酯+
creatinine:肌酐
病例思考
【为什么该患者血清免疫学阴性,却考虑狼疮性肾炎?】
由于部分血清免疫学指标检测方法灵敏度有限,可能无法检测到低水平的自身抗体。例如,某些早期狼疮性肾炎患者,自身抗体滴度较低,常规检测手段难以发现。狼疮性肾炎存在多种病理类型和临床亚型,部分患者自身免疫反应较弱,产生的自身抗体量少,不足以被现有检测方法检测到,还有一些患者可能存在特殊的自身抗体,目前检测项目尚未涵盖。就算患者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后,体内自身抗体水平下降,血清免疫学指标可能转为阴性,但肾脏病变仍可能存在或进展,此时不能仅依据血清免疫学指标判断病情。
总结
SLE患者进展为LN后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明显降低,进入肾衰终末期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SLE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肾脏的指标变化,早期明确诊断,如果具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检特征但血清学检查结果阴性的患者也可能患有狼疮性肾炎,临床医生在特定病例中可考虑进行免疫抑制治疗。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