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休克 (CS) 是一种复杂的、异质性的、多因素综合征,其中心脏疾病导致心输出量不足,最终导致终末器官灌注不足。CS是当代心脏重症监护病房(CICU)收治的最常见原因之一,鉴于其动态且通常不可预测的病程,CS仍然是一种高度病态和致命的并发症,短期死亡率为 30%-40%,1 年死亡率接近或超过 50%。
鉴于CS评估和管理的紧迫性,近日,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在JACC上发表了“2025年简明临床指南:ACC心源性休克评估和管理专家共识声明”,其目标是解决围绕临床决策的关键问题,并为参与CS患者评估和管理的跨学科团队提供指导。本文通过一张24h流程图,带您快速了解 CS评估和管理。
图1. CS评估与管理的24小时流程图:疑似CS
注:CICU,心脏重症监护病房;CS,心源性休克;ECG,
亮点一览
1.提供临床管理流程图
该文件提供了1小时和24小时的管理流程图(图1),清晰地指出CS管理的关键考虑因素,包括初始评估、初始管理及CS管理团队启动、稳定化阶段对休克病程进行连续再评估,“以确保血流动力学稳定、恢复组织灌注并减轻终末器官损伤”,以及在适当情况下进一步升级或调整临时机械循环支持(tMCS)。
2.强调早期识别与诊断
该文件强调了早期识别CS的重要性,提出了“SUSPECT CS”助记工具,帮助临床医生早期识别CS,其中包括实验室标志物以及对充血和灌注不足的临床评估,并建议采用标准化的多学科团队合作方法治疗CS患者。
需要强调的是,CS的初始怀疑和诊断无需有创血流动力学检测;但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通常有助于阐明CS患者的心室受累和充血特征,并可能为治疗决策提供指导。
3.重视多学科团队协作
CS 患者的紧迫性和复杂性需要标准化的多学科协作团队来管理,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结局。编写委员会主席Shashank S. Sinha博士表示:“资源有限的社区中心应指定一名现场临床医生作为‘休克冠军’,并与提供高级心力衰竭治疗的中心合作,共同处理复杂CS病例。这些合作是成功管理这一复杂综合征的关键。”
一级CS诊疗中心休克团队模式的共同要素包括:早期多学科参与和会诊以提供必要的综合治疗;设置协调医师岗位(如根据临床情境选择心脏重症监护病房心脏病专家、晚期心力衰竭及心脏移植心脏病专家或介入心脏病专家)以实现高效患者分诊;建立快速同步团队启动系统;实施高效网络和/或床旁沟通;以及应用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指导治疗方案选择。
4. 侵入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提供指导
除深入探讨可能影响治疗选择的因素(如患者选择、CS特征、治疗考虑和护理系统)外,该文件还强调了有创血流动力学在确定CS表型、评估休克严重程度和指导tMCS升级及脱机中的实用性。
5. 药物与机械循环支持管理
该文件还提供了CS的药物治疗建议,指出在CS患者中,药物治疗的目标是减轻充血(无论何时出现充血),优化心输出量,改善重要器官灌注。
此外,该文件比较了CS治疗中常用的tMCS设备,并提出了重症监护管理的其他考虑因素。该文件不建议在所有CS患者中常规使用tMCS。在应用或升级临时机械循环支持(tMCS)时,其核心原则为: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基于可用数据选择tMCS(包括设备性能及器械相关并发症风险),旨在通过达到目标心脏指数以改善灌注——尤其适用于单纯药物支持不足的情况。
结语
CS仍是一种血流动力学复杂、多因素参与的综合征,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临床需保持高度警惕以促进早期识别、诊断并及时启动基于风险分层的药物或tMCS治疗。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选择和支持治疗升级。建议进行系列重新再评估(尤其是在最初24小时内),以确保血流动力学稳定、恢复组织灌注并减轻终末器官损伤。
通过标准化的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可改善患者预后,并根据病情进展帮助患者实现心肌功能恢复、过渡至高级治疗或姑息治疗/临终关怀。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