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1岁男孩以溶血性贫血为唯一表现,多次住院,最终确诊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2025-04-06


病例分享


患儿男,1岁,因面色苍白发黄1周入院。入院前1周,该患儿误食柴油,出现食欲不振、面色苍白,期间未出现发热、发冷、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患儿10多天前有一次尿液呈淡红色情况。查体:睑结膜苍白、口唇淡白、咽部充血,双肺听诊呼吸音粗。外院查血红蛋白(HB)62g/L,红细胞2.41×1012/L,直接胆红素11μmol/L,间接胆红素28.90 μmol/L,尿常规检查显示蛋白3+,潜血1+。入院后实验室检查见表1。其余相关检查结果正常。


表1 患儿第一次入院实验室检查[1]

微信图片_20250406204340.jpg


患儿诊断为急性溶血性贫血,原因如下:(1)贫血(2)间接胆红素升高(3)网织红细胞计数显著升高(4)院外尿常规提示蛋白3+和潜血1+(5)入院前10余天有一次尿液呈淡红色的情况。给予甲强龙奥美拉唑等药物治疗,患儿症状明显好转,给予带药出院。出院后患儿进行了溶血试验(表2)。


表2 患儿溶血试验结果[1]

微信图片_20250406204345.jpg


出院25天,患儿因发热再次入院,入院前体温达39.8℃,无其他伴随症状,入院后辅助检查见表3,查EB、巨细胞病毒等未见明显异常,胸片提示双肺纹理增强,查HB无明显降低。患儿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经治疗好转出院。


表3 患儿第二次入院实验室检查[1]

微信图片_20250406204349.jpg


第二次住院出院7月余后,患儿因尿液微红、面色苍白第三次入院。患儿体温38.9℃,轻微咳嗽。查体轻度贫血貌,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查HB 92g/L,网织红细胞百分比为0.093%,网织红细胞绝对值315.50×109/l,胸片未见异常。为明确溶血原因,采集了肺泡灌洗液,查铁血黄素染色呈阳性。胸部CT显示双肺弥漫性肺泡渗出。此外,骨髓穿刺提示为双相贫血。患儿最终确诊为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PH)。



儿童IPH


IPH是相对罕见的慢性肺部疾病,多数见于儿童,主要病理为肺泡毛细血管出血,由HB解产生的含铁血黄素沉积在肺间质内,最后导致肺间质纤维化。IPH典型三联征为咯血缺铁性贫血(IDA)和胸部影像学示弥漫性肺部浸润。由于该病罕见且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导致较高的误诊率。


IPH流行病学及病因

研究表明,儿童IPH发病率为0.24/百万~1.23/百万。新生儿期至成年期均可发病,80%发生于儿童,多数在10岁前确诊,特别是1~7岁。IPH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其发生可能与自身免疫、基因、过敏、环境、感染因素有关。


IPH临床表现

根据是否存在活动性肺出血,分为肺出血发作期、肺出血发作间期。肺出血发作期根据肺出血量、出血缓急不同,分为急性爆发性、亚急性、慢性隐匿性。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肺出血吸收以及相应临床表现缓解,即肺出血发作间期。


急性爆发性表现为快速恶化或短期内反复发生的中重度贫血,或严重呼吸道症状体征如大量咯血、咳嗽、气促、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甚至呼吸衰竭、急性右心衰;

亚急性表现为长期的或反复发生的轻中度贫血,或中等程度呼吸道症状体征如反复或慢性咳嗽、反复咯血、气促等;

慢性隐匿性由于肺部少量出血,无明显症状体征或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临床上IPH的典型三联征较少见,约占15%~26%,且均可成为首发表现。IPH的肺外症状有发热、萎靡、食欲下降、鼻衄、鼻炎、背痛、身材矮小、体质量下降等。本病例较为特殊,患儿仅表现为溶血性贫血,并有误食柴油病史。


IPH相关辅助检查

IPH是排除性诊断,其辅助检查的目的: (1)明确有肺出血(2)排除其他引起肺出血的原因。IPH相关辅助检查见表4。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