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
肝移植术后rATG应用:多重机制全面护航移植安全
在肝移植术后,rATG凭借其多重作用机制,在重塑免疫稳态、保护肝肾功能以及降低感染和代谢并发症风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药不仅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AR,在多种并发症的管理方面同样展现出一定优势,为患者构建起更加全面且有效的保护屏障。
➤多重机制发力,防治排斥反应:rATG作为一种多靶点免疫抑制剂,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靶向结合T细胞和B细胞表面的多重抗原,诱导淋巴细胞耗竭,从而有效抑制移植后过度激活的免疫反应。在肝移植领域,rATG已被证实在AR防治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相关研究显示1,接受rATG免疫抑制诱导治疗的肝移植受者1年AR发生率更低(14.5% vs. 31.8%;P=0.0008)(图1)。此外,当肝移植受者发生AR且对
图1 rATG诱导组和无rATG诱导组1年AR的发生情况
➤减少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和激素使用,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在肝移植术后,CNI和激素是常用的免疫抑制药物。然而,这些药物可能引发多种不良反应,比如含CNI类药物的免疫抑制方案可能会增加术后肾损伤的风险;激素的应用则可能增加感染或新发
➤保护肝肾功能,助力患者预后提升:rATG能够实现对肝脏和肾脏功能的保护,推动患者预后状况的改善。在肝脏功能保护方面,rATG可减轻肝脏IRI及其诱发的炎症反应,进而对移植肝起到保护作用3,4。在肾脏功能保护方面,rATG诱导治疗能够通过降低术前合并肾损伤肝移植受者的CNI使用剂量,或延迟CNI的使用时间,有效预防肾损伤的发生5,6。
rATG安全监测与管理:保障肝移植术后治疗平衡与获益
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管理中,rATG因其作用靶点多样、免疫调节更全面、可促进免疫耐受的形成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为充分发挥其疗效,临床实践中还需建立系统化的安全管理体系,重点围绕免疫反应调控、感染防控、输注操作及血液系统监测四大维度实施精准干预,以期充分发挥其疗效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
➤免疫反应调控:在使用rATG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免疫相关反应,如速发型过敏反应或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等。这些反应通常可以通过临床监测手段及时发现和处理。当发生速发型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止滴注,同时采取急救措施。若患者有rATG过敏史,再次使用时需谨慎评估其临床风险和获益。
➤感染防控:rATG通过多重作用机制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且常与CNI、
➤输注操作标准化:输液反应可能出现在rATG给药后和第一次或第二次单剂输液治疗期间,其与初次给药策略密切相关8。首次剂量过高或持续输注时间过长,都会增加输液反应的发生风险及严重程度。临床可通过规范操作,有效降低发生风险。本次指南统一规范了初次应用rATG的输注操作,建议采用推荐剂量、选择合适的输液速度(rATG总输液时间不短于4小时,建议首次滴注开始时10滴/分钟,静滴1小时以上未观察到不良反应后可适当增加滴速)9,并预防性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异丁苯丙酸、
➤血液系统监测规范化:在rATG应用过程中,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是需要特别关注的重点,主要包括
在临床实践中,由于既往缺乏统一标准,不同中心在初次应用rATG时面临诸多挑战,如剂量选择、输液速度的合理把控、不良反应的有效监测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rATG疗效的充分发挥,还增加了患者的治疗风险。因此,制定并严格遵循相关指南,规范rATG的安全管理,对于实现疗效和安全性的良好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专家点评
赖彦华教授:
rATG通过多靶点免疫调控机制,在肝移植术后管理中展现出多重应用价值,其不仅可用于术后排斥反应的防治,在其他并发症的管理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规范rATG的安全管理无疑为其充分发挥疗效增添保障。此次发布的指南对ATG的应用和管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规范,进一步凸显了临床规范用药的重要性。因此,临床医生应严格遵循指南推荐,做好rATG应用过程中的监测与管理,确保患者能够从治疗中获取尽可能多的益处。
刘东华教授:
在肝移植免疫抑制领域,针对不同患者进行rATG剂量的精准调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通过这种精准的个体化管理模式,能够为临床实践构建更为坚实、精准的指导体系,助力患者在接受rATG治疗时实现获益最大化。随着对rATG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应用的日益规范,rATG有望为更多终末期肝病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推动肝脏疾病治疗领域迈向新的高度。
专家简介
参考文献
1.Soliman T, Hetz H, Burghuber C, et al. Short-term induction therapy with anti-thymocyte globulin and delayed use of calcineurin inhibitors in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J]. Liver Transpl, 2007, 13(7): 1039-44.
2.Bijleveld C G, Klompmaker I J, Van Den Berg A P, et al. Incidence, risk factors, and outcome of antithymocyte globulin treatment of steroid-resistant rejection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J]. Transpl Int, 1996, 9(6): 570-5.
3.Bogetti D, Sankary H N, Jarzembowski T M, et al. Thymoglobulin induction protects liver allografts from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J]. Clin Transplant, 2005, 19(4): 507-11.
4.Guirado L. Does Rabbit Antithymocyte Globulin (Thymoglobuline(R)) Have a Role in Avoiding Delayed Graft Function in the Modern Era of Kidney Transplantation? [J]. J Transplant, 2018, 2018: 4524837.
5.Tchervenkov J I, Tzimas G N, Cantarovich M, et al. The impact of thymoglobulin on renal function and calcineurin inhibitor initiation in recipients of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298 consecutive patients [J]. Transplant Proc, 2004, 36(6): 1747-52.
6.Nair A, Coromina Hernandez L, Shah S, et al. Induction Therapy With Antithymocyte Globulin and Delayed Calcineurin Inhibitor Initiation for Renal Protection in Liver Transplantation: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Phase II-B Trial [J]. Transplantation, 2022, 106(5): 997-1003.
7.林琳,叶海丹,陈雪霞.
8.Sevrin F, Gonzales F, Machuron F, et al. Antithymocyte globulin in pediatric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fusion time and tolerability [J]. Pediatr Transplant, 2020, 24(4): e13694.
9.褚静茹, 杨滢, 刘育蕾, 等. 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治疗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的观察与护理 [J]. 天津护理, 2015, 23(06): 491-492.
审批号:MAT-CN-2503591.V1.0.2025.02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