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彬,厦门市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医院)儿童重症医学中心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在遗传、免疫、环境、饮食及生活习惯等多因素作用下,
DM 已成为一种长期且严峻的社会公共卫生健康问题。DM 造成的急慢性并发症涉及神经、肾脏、心血管和眼睛等多器官。其中神经系统损害最为特殊,急剧的血糖浓度变化不仅可造成脑细胞的损伤,同时还能对脑血管造成损害,引起多种脑功能病变。
DM 所致的脑功能损害形式多种多样,包括
1. DM脑损伤的形式及发病机制
CE 是DM 急性期常见的一种脑损伤形式,多见于
目前研究认为,DM 患者出现CE 的机制与以下因素有关:
(1)脑细胞炎症性损伤。当血糖急剧升高时,神经元细胞内外渗透压显著改变,使神经系统无氧代谢增加,导致脂质过氧化增强、活性氧产生和抗氧化酶失活,造成细胞代谢异常和脑细胞膜稳定性破坏,从而引起脑细胞水肿,患者可在短时间内出现意识障碍。
(2)脑血管调节功能障碍。
(3)缺血再灌注损伤。在DM 急性期脑细胞呈缺氧脱水状态,如果在短时间内予以大量低渗性液体补液治疗,脑细胞可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脑细胞水肿而加重意识障碍。同时,发病年龄、起病的急缓、血糖水平、酸中毒程度及治疗时机等因素均会对DM 患者CE 严重程度及预后产生严重影响。
CVA 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根据发病机制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在儿童和青少年DKA患者中,其患病率为0~7%。DKA 所致的高血糖及严重酸中毒状态可引起氧化应激反应,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及激活凝血纤溶系统,造成血管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异常,从而引起脑血管出血、缺血风险。
同时,由于DM 补液治疗,脑灌注恢复时,可能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加重CVA。代谢性脑病是指在没有原发性结构功能障碍的情况下,由于脑代谢受损而引起的弥漫性或整体脑功能障碍。
临床上可表现为定向力障碍、精神行为异常、意识障碍等,甚至可出现
糖尿病性癫痫(epileptic seizures due to diabetes,ESD)是指糖尿病伴发癫痫或
ESD 的产生与以下因素有关:
(1)氧化应激。迅速发生的高血糖及高渗状态,使神经系统无氧代谢增加,神经元细胞膜钠钾泵功能出现异常,导致细胞内钠离子蓄积、钾离子丢失,神经元细胞异常去极,激发皮层神经元异常放电,出现癫痫发作。同时脑细胞能量代谢异常,脑细胞中的
(2)脑部微血管病变。长期DM 导致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硬化和脑功能受损,局部脑血流的调节功能下降,其可能是癫痫发作的基础因素。同时,血糖过高时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增加,血小板易聚集,血流动力学产生改变,使得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加重了局部缺血和微循环障碍。并且,神经系统小动脉及静脉出现透明样病理改变和功能失调,血流自动调节受损加重脑缺血缺氧损害,神经元细胞内环境破坏导致相应功能变化,成为对代谢紊乱敏感和易导致异常放电的“癫痫细胞”,导致癫痫发作。
(3)免疫异常。研究发现在ESD 患者中发现有
2.
DM 患者出现神经系统损伤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何早期识别并动态评估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EEG 是一种无创且便捷的脑功能检查方法,对人大脑功能状态的变化有很高的敏感度,能够反映大脑皮层中众多神经细胞的电生理活动,对脑功能的评估及癫痫的诊断均有重要意义。
振幅脑电图(amplitude-electroencephalography,aEEG)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脑电技术,通过记录单通道脑电信号,能在床旁长时间进行脑功能监测。与传统EEG 相比,其使用的电极少,操作方便,可对脑电背景波形进行分类,图形直观,结果容易判读,并且其受外界环境干扰较少,能客观直接反映脑功能状态。
目前,aEEG 已广泛应用于脑功能监测,能判断脑发育情况、明确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测损伤结局。EEG 是通过记录大脑皮层神经元群体的电位差变化来反映脑功能状态。其以波形的形式呈现,而不同的波形代表着不同的生理或病理状态。EEG 中常见的波形有以下几种:
(1)α 波。其频率8~13 Hz,波幅20~100 μV,多见于成年人的清醒放松状态。α 波主要分布在枕叶和顶叶区域,其波幅较高,反映了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同步化放电活动,当个体进入深度放松、闭眼静息或即将入睡时,α 波会进一步增强;而当个体处于警觉状态或进行认知活动时,α 波会受到抑制。
(2)β 波。频率13~30 Hz,波幅通常较低,为5~20 μV,是大脑在正常觉醒状态下的主要波形。β 波可分为低频和高频两个子频段,分别称为β1 和β2。β1 波主要出现在额叶和中央区,与运动控制和主动注意有关,β2 波则广泛分布在整个皮层,与认知加工、警觉性和工作记忆等功能密切相关。当个体处于紧张、焦虑或专注状态时,β 波的活动增强。
(3)δ 波。频率低于4 Hz,波幅较大,可达到20~200 μV,主要出现在深度睡眠阶段和非快速眼动睡眠的第二阶段。在清醒状态下,δ 波的出现通常与严重的脑损伤、中毒或代谢紊乱等病理情况有关。此外,婴儿和幼儿的大脑中也存在大量的δ 波,随着年龄的增长,δ 波的波幅逐渐减小。
(4)θ 波。频率为4~8 Hz,波幅一般在10~60 μV,主要出现在儿童和成年人的睡眠过程中。θ 波与深层睡眠、学习记忆过程有关,异常的θ 波可能出现在特定的
3. 不同形式DM脑损伤的EEG特点
DM 患者EEG 表现与其脑功能损伤形式有关。对于DM 急性CE 患者,因脑细胞水肿、脑代谢异常,EEG 可表现为脑波波幅弥漫性降低、慢波广泛性增多。有实验研究发现,实验小鼠使用胰岛素发生严重低血糖后出现CE 表现,EEG 中的θ 和δ 波幅逐渐降低,严重时可出现δ 爆发完全抑制,即使低血糖恢复后CE 仍可能继续进展。
因DM 致脑细胞缺血、脑动脉硬化,进而出现脑血流障碍,导致脑细胞代谢速度减慢,导致EEG 的频率出现变化,EEG 可表现为α 波慢化,θ 波增多。对于认知功能异常的患者,FMT 的幅度高低可反映认知功能的
ESD 患者的EEG 表现形式多样,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增多,额- 颞区夹杂尖波和棘波发放,也可以表现为发作间期额区、颞区或枕区见少量中高幅幅欠规则尖波活动、尖慢波发放。DM 患者出现代谢性脑病时,EEG 检查可出现典型的三相波改变。三相波为1~2.5 Hz 的中高波幅慢波,多出现在慢活动(θ 或δ)背景波上,其第一相为波幅较低的负相波,第二相为一个突出的正相波,第三相为时限长于第二相的负相慢波。三相波产生机制可能与皮层和丘脑神经元之间形成异常“震荡环路”有关。
研究表明:患者意识清楚,大脑无病症时,EEG 以α 节律为主节律;患者轻度意识障碍时,EEG 会出现广泛θ 节律;浅昏迷时,EEG 会在慢波基础上出现三相波;深度昏迷时,EEG 会呈现高幅度δ 波、发作波、爆发- 抑制波,甚至发展为电静息。
三相波的出现往往预示脑部出现严重损害,患者预后好坏主要取决于导致三相波的基础疾病的可治愈程度,大多数患者预后不良,仅有极少数患者脑功能可恢复至原来水平。三相波出现后,如果通过积极的临床干预,脑电波向θ 活动甚至α 活动发展,患者往往预后较好,如果δ 波持续出现并且波幅逐渐降低、进而出现爆发- 抑制甚至普遍癫痫样活动,往往预后较差。
4. 总结与展望
DM 脑损伤形式多种多样,其EEG 表现也各不相同,在疾病早期及时进行EEG 检查对评估脑功能状态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临床上对DM 脑损伤患者的EEG 检查并不重视,同时也缺乏相关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进一步分析DM 脑损伤的EEG 表现。因此,本文通过对EEG 在DM 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DM 脑损伤的早期评估及治疗能力,更好地促进DM患者的康复。
来源:周彬.脑电图在糖尿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25,22(05):160-164.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