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血症的药物治疗,来看ECMM指南建议!
2025-02-27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念珠菌是住院治疗患者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其中侵袭性念珠菌病和念珠菌血症通常发生在有一种或多种易感疾病的患者中,而皮肤粘膜念珠菌病则可影响其他健康个体。关于念珠菌血症的药物治疗,一起来看欧洲医学真菌学联盟(ECMM)联合国际人类和动物真菌学学会(ISHAM)、美国微生物学会(ASM)共同制定的念珠菌病诊治指南如何推荐?


1.念珠菌血症的一线治疗


棘白菌素类药物,包括新药瑞扎芬净 (REZA),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对广泛念珠菌属(包括耳念珠菌)具有活性,且药物相互作用有限,使其作为一线治疗药物更具吸引力。


强烈推荐阿尼芬净(ANID)、卡泊芬净(CASPO)、米卡芬净(MICA)和 REZA作为念珠菌血症的一线治疗药物。这些药物的活性谱被认为是相同的,可以根据药物敏感性结果互换。但棘球白素类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具体的药代动力学(PK)因素来决定,如,肝功能损害、高体重、药物-药物相互作用或体外膜氧合(ECMO)的使用,此外,还经常受到成本和医院政策的影响。


如果棘白菌素类药物不可用,或患者定殖或以前感染过棘球白素耐药菌株,考虑到与药物相关的毒性和药物相互作用,中等程度推荐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氟康唑(FCZ)和伏立康唑(VCZ)。不建议使用其他两性霉素B(AMB)制剂。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考虑 FCZ 耐药性的增加。只要有替代方案,就不鼓励使用两性霉素B胶体分散体(ABCD)、依曲康唑(ICZ)或泊沙康唑(PCZ)。


2.一线治疗疗程


无深部或转移灶的念珠菌血症的推荐治疗时间为14天,从持续阴性血培养的第一天起(连续三次血培养阴性)。应每天进行血培养以记录血行感染清除的时间。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更好地确定血培养采集的最佳时间点,以记录血液清除,念珠菌血症和各种形式侵袭性念珠菌病(IC)患者的治疗时间,以及超声心动图、眼底镜检查筛查的风险类别以及可疑病灶的超声检查。


3.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


当可以安全移除导管时,强烈建议尽早移除中心静脉导管(CVC)。


4.改用口服药物


符合以下标准的患者在接受棘白菌素类药物治疗5天或更长时间后,中等程度推荐改用口服唑类药物(FCZ或VCZ):1.血流动力学稳定;2. 有记录的血行念珠菌清除;3. 非中性粒细胞减少;4. 感染源已控制(如移除CVC);5. 能够耐受口服唑类药物治疗;和6.证实对所选唑类药物敏感。


5.念珠菌血症的二线或挽救治疗


对于因证实或怀疑存在抗真菌药物耐药性、治疗失败或不耐受而不能使用棘白菌素治疗的念珠菌血症患者,强烈推荐使用 L-AMB 治疗。应尽快考虑改用口服氟康唑治疗。由于在某些地区治疗失败率高和对该药的抗真菌耐药性增加,氟康唑仅被最低限度推荐用于念珠菌血症的初始治疗。中等程度推荐使用 VCZ,但需要注意多个问题,包括耐药风险、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和治疗监测的必要性。在选择二线治疗方案时还应考虑到当地的流行病学情况。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