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多武教授:聚焦中国及亚洲范围,探索维得利珠单抗在真实世界中治疗IBD有效性及安全性|ECCO 2025
2025-02-21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ECCO 2025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导读


第20届欧洲克罗恩病和结肠炎组织大会(ECCO)于2025年2月19日-22日在德国柏林盛大举行,吸引了来自全国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汇聚于此。作为炎症性肠病(IBD)领域的年度盛会,此次大会不仅是学术交流的平台,更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众多前沿研究成果在此期间首次披露,为全球IBD诊疗进展注入新的活力。


维得利珠单抗(VDZ)作为一种靶向α4β7整合素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可通过选择性阻断肠道淋巴细胞的迁移,从而有效减轻肠道炎症反应,是临床治疗IBD的新型生物制剂。在本次ECCO大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邹多武教授团队展示了两项关于维得利珠单抗在真实世界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为IBD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本文旨在汇总和梳理这些研究成果,以供医疗专业人士和研究者深入理解。


VDZ在中国IBD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真实世界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

(摘要号:P1042)


研究方法:

研究系统检索了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国际知名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等国内重要资源,收集截至2023年12月20日发表的关于静脉注射VDZ治疗中国IBD患者的真实世界研究,并按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分类。采用R软件随机效应模型,对诱导期(6-14周)、中期(22-30周)和长期(超过48或52周)患者的临床应答率、临床缓解率以及内镜缓解率进行荟萃分析,并根据入组患者既往生物制剂的使用情况进行亚组分析,评估不良事件(AE)、严重不良事件(SAE)和严重感染的发生率。


研究结果:

通过严格筛选,排除重复和不相关研究,最终纳入20项中国真实世界研究(12项涉及CD,15项涉及UC),共计1472例IBD患者(610例CD患者,862例UC患者)。


VDZ治疗诱导期,CD患者的临床应答率和临床缓解率分别为71.31%和75.58%,UC患者临床应答率和临床缓解率分别为67.89%和46.46%;VDZ治疗中期,CD患者的临床应答率和临床缓解分别为64.32%和60.72%,UC患者分别为65.72%和60.95%;VDZ长期治疗,CD患者的临床应答率和临床缓解分别为57.14%和51.28%,UC患者分别为73.50%和60.84%(表1)。


在VDZ治疗下,CD患者的内镜缓解率在不同治疗阶段表现出显著改善:诱导期达到11.11%,中期增至18.41%,长期治疗阶段提升至36.42%。UC患者在诱导期、中期及长期的内镜缓解率分别为44.58%、53.32%、62.40%(表1)。亚组分析表明,无论是生物制剂初治还是经治患者,UC和CD患者在VDZ治疗中各个时间点均显示出相对良好的临床结局。


表1:VDZ在中国CD和UC患者中的有效性汇总分析

图片1.png


VDZ治疗期间,CD和UC患者的AE发生率分别为6.67%-61.54%和29.69%-75.38%。UC患者SAE发生率为0.00% -1.56%,严重感染发生率为0.00% ~ 2.70%,而CD患者组均未报道SAE和严重感染的发生。


研究结论:

在中国IBD患者中,VDZ在诱导期以及中长期治疗中均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VDZ在亚洲IBD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真实世界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

(摘要号:P1066)


研究方法:

研究系统检索了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国际知名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等国内重要资源,收集截至2023年12月20日发表的关于静脉注射VDZ治疗亚洲IBD患者的真实世界研究。采用R软件随机效应模型,分别对CD和UC患者在治疗不同阶段的临床应答率、临床缓解率以及内镜缓解率进行荟萃分析,同时评估不良事件(AE)、严重不良事件(SAE)和严重感染的发生率。


研究结果:

通过严格筛选,排除重复和不相关研究,最终纳入29项亚洲真实世界研究(15项涉及CD,25项涉及UC),共计2395例IBD患者(827例CD患者,1568例UC患者)。


诱导期,CD患者的临床应答率和临床缓解率分别为57.48%和61.15%,UC患者临床应答率和临床缓解率分别为64.72%和40.07%;治疗中期,CD患者的临床应答率和临床缓解分别为64.32%和60.72%,UC患者分别为64.87%和43.51%;长期治疗,CD患者的临床应答率和临床缓解分别为44.55%和45.83%,UC患者分别为61.35%和56.14%(表2)。此外,长期治疗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下,CD患者的临床缓解率为36.58%,UC为49.03%。


VDZ治疗诱导期CD患者内镜应答率为41.37%,UC患者为48.57%。诱导期、中期及长期CD患者的内镜缓解率分别为11.11%、18.41%和36.42%,UC患者的内镜缓解率分别为43.19%、54.27%和66.72%,UC患者的完全内镜缓解率分别为27.98%、47.87%和50.61%(见表1)。


表2:VDZ在亚洲CD和UC患者中的有效性汇总分析

图片2.png


亚洲范围的荟萃分析发现,CD患者中AE发生率为6.67%-61.54%,UC患者中AE发生率为29.69%-75.38%。UC患者SAE发生率为0.00% -1.56%,严重感染的发生率为0.00%-2.70%。CD患者严重感染的发生率为0.00%-0.75%,但未见SAE报道。


研究结论:

VDZ治疗亚洲IBD患者同样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结局和安全性。


小结


综合两项研究结果,无论是在中国IBD患者还是更广泛的亚洲IBD患者中,VDZ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这些结果为VDZ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


同时,对比两项研究可以发现,尽管VDZ在中国患者和亚洲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整体相似,但也存在部分差异,提示不同地区患者可能对治疗有不同的反应,可能与遗传背景、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疾病亚型以及对治疗的依从性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这些差异的原因,并考虑在治疗策略中纳入个体化医疗的元素,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区IBD患者的需求。


1740105901399634.png

邹多武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内科、内镜中心  主任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  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  常委

上海市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主任委员

《中华消化杂志》  副总编辑


参考文献
1.Y Gu, X Zhang, L Gu, D Zou. P1042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vedolizumab in real-world studies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Crohn's and Colitis, Volume 19, Issue Supplement_1, January 2025, Pages i1923-i1925.
2.Y Gu, X Zhang, L Gu, D Zou. P1066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vedolizumab in real-world studies in Asia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Crohn's and Colitis, Volume 19, Issue Supplement_1, January 2025, Pages i1969–i1971.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