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主动脉瘤和夹层,这五个问题你都能答对吗?
2025-02-19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夹层

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的严重病变,常导致无法控制的出血,可能危及生命。当主动脉某段的直径超过5.0 cm或达到正常预期直径的两倍时,即可诊断为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则是主动脉内膜出现破损,血液由内膜流入中膜,将主动脉壁撕裂成两层,形成一个“假腔”,或引发诸如灌注不良和破裂等并发症。


你知道该如何正确识别和管理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患者吗?赶紧来测一测吧!


PART 01 以下哪项为主动脉瘤最常见的原因?


A. 创伤

B. 动脉粥样硬化

C. 感染

D. 炎症


解析:

大多数主动脉瘤源于动脉粥样硬化。尽管新的见解认为,退行性变在动脉瘤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病理变化(如内膜损伤、炎症和血管壁弱化)始终存在,并且是动脉瘤,尤其是腹主动脉瘤形成的关键因素。


尽管创伤可以导致主动脉瘤,但与动脉粥样硬化等慢性疾病相比较为少见。


细菌或真菌感染也可导致主动脉瘤的发生(感染性动脉瘤或霉菌性动脉瘤),但仅占主动脉瘤的一小部分。


炎症也有助于主动脉瘤的发生和进展,但其通常为动脉粥样硬化等基本原因的继发因素,而非独立的主要原因。


答案:B


PART 02 关于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以下哪项描述最为准确?


A. 主动脉夹层在夏季的发病率高于冬季。

B. 主动脉夹层在冬季的发病率高于夏季。

C. 非夹层主动脉瘤在60多岁女性中的发病率最高

D. 非夹层主动脉瘤在80多岁男性中的发病率最高


解析:

主动脉夹层在冬季的发病率高于夏季,这可能是因为寒冷天气使血压和血管负担增加,从而增加了主动脉夹层的发病风险。有研究还发现,主动脉夹层在上午6点至中午12点的活跃时段发病率更高,而午夜至凌晨则较低。


非夹层动脉瘤在女性患者中的发病高峰为80多少;在男性患者中则为70多岁。主动脉夹层的发病高峰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中均为70多岁。


答案:B


PART 03关于主动脉夹层期间的疼痛,以下哪项描述最为准确?


A.背痛是B型主动脉夹层的特征

B.前胸痛是B型主动脉夹层的特征

C.<1%的主动脉夹层无痛

D.晕厥是疼痛所致的常见症状


解析:

疼痛是主动脉夹层急性期的典型症状,常表现为突发的剧烈或撕裂疼痛。A型主动脉夹层累积升主动脉,常表现为前胸痛;B型主动脉夹层累及降主动脉,因受累解剖区域的原因,多表现为为背部或腹部疼痛。值得注意的是,主动脉夹层所致疼痛可能会随着夹层的进展而转移或暂时缓解。


然而,约6%的主动脉夹层是无痛的,或出现晕厥或缺血相关并发症,增加早期诊断的难度。胸主动脉瘤患者则可能出现咳嗽、气短、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间歇性的腹部搏动感、疼痛和不适。


答案:A


PART 04哪种生物标志物与腹主动脉瘤的直径密切相关?


A.D-二聚体

B.C -反应蛋白

C.纤维蛋白原

D.乳酸


解析:

已有研究表明,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动脉瘤大小相关,且可预测其生长速度和破裂风险。较大的动脉瘤通常会表现为纤溶活性增强,这可导致D-二聚体水平升高。此外,D-二聚体水平升高还有助于检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从而可能使较大动脉瘤的病情复杂化。


尽管高敏C-反应蛋白与炎症相关,且可能预测动脉瘤生长或破裂风险,但其与动脉瘤直径的相关性不如D-二聚体强。


尽管纤维蛋白原参与凝血过程,且可能与动脉瘤相关异常凝血相关,但其水平与动脉瘤直径无特定相关性。


乳酸水平升高提示器官灌注不良或全身性酸中毒,常见于动脉瘤破裂等严重并发症,但其并非动脉瘤大小或生长的标志物。


答案:A


PART 05诊断主动脉夹层,最推荐以下哪种影像学检查手段?


A.CT

B.MRI

C.X光摄影

D.血管造影


解析:

诊断主动脉夹层首选的成像方式是CT,尤其是增强CT。CT具有可靠、无创,能快速提供主动脉详细图像等优点,适合在紧急情况下应用,可精准评估夹层范围、分类、血流状态及并发症。


MRI虽能提供详细的血管壁情况和定性数据,但其所需成像时间较长、监测能力有限、难以紧急响应,不适合急性病例。


普通的X射线成像偶尔能发现纵隔增宽等继发征象,但敏感性和特异性不足,约20%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X光成像结果无异常,可靠性差。


MRI血管造影与CT血管造影的成像功能相当,但在急性情况下很少使用。


答案:A

参考文献
1.Richard H. Sinert. Fast Five Quiz: Aortic Aneurysm and Dissection.December 24, 2024.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