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白塞病(BD)是一种慢性疾病,其典型症状为复发性黏膜皮肤溃疡,且常累及多个系统。当前,针对黏膜皮肤受累的治疗手段仍较为有限。生物制剂成为重症或难治性BD患者的新型治疗途径。本文系统回顾相关文献,最终筛选出27篇发表于2005-2023年的文章,涵盖310例黏膜皮肤型BD患者及316项治疗结果,旨在全面评估生物制剂治疗对BD黏膜皮肤表现的疗效与安全性。
患者情况与生物制剂治疗选择
研究纳入患者平均年龄36.4岁(范围:11-64岁),其中男性146例,占比47.1%。患者报告的常见溃疡发生部位为口腔(58.0%,181/310)、黏膜(43.2%,134/310)、生殖器(31.4%,98/310)和皮肤(28.5%,89/310)。
在90.1%(285/316)的治疗案例中,平均治疗时长为326天。所涉及的生物制剂种类多样,其中
图1. 患者使用生物制剂治疗详情
生物制剂治疗效果评估
不同生物制剂的溃疡完全缓解率存在差异。
阿巴西普在仅有的1例患者中实现了100%的完全缓解,卡那单抗治疗完全缓解率为50%(1/2),依那西普治疗的完全缓解率为93%(26/28),阿达木单抗为65%(91/140),乌司奴单抗为61%(36/59),托珠单抗为56%(19/34),司库奇尤单抗为55%(11/20),英夫利西单抗为48%(12/25)(图2)。
图2. 不同生物制剂治疗的完全缓解率
研究采用白塞病生活质量(BQoL)测量和白塞病近期活动量表(BDCAF)作为评估疾病状态改善的有效指标,指标自基线降低表明病情改善:
➢ 在BQoL方面,司库奇尤单抗治疗患者平均降低81.25%(n=20);乌司奴单抗治疗患者平均降低52%(n=59);阿那白滞素治疗患者平均降低12.5%(n=80)。
➢ 在BDCAF方面,司库奇尤单抗治疗患者平均降低75%(n=20);阿达木单抗治疗患者平均降低53%(n=140);依那西普治疗患者平均降低50%(n=10)。
生物制剂治疗的不良事件监测
治疗过程中出现多种不良事件,其中感染最为常见,发生率为16.2%(52/316);其次为超敏反应,发生率12.8%(41/316),注射部位反应为4.1%(13/316),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如部分患者缺乏完整的随访数据,且各研究间结局存在异质性,致使无法进行荟萃分析。未来需要开展更多纵向研究,以进一步深入探究生物治疗在皮肤病变白塞病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力的证据支持。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