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全面综述儿童
引言
干眼作为一种多因素引发的眼表疾病,在儿童群体中的发生发展逐渐成为眼科学关注焦点。其核心特征为泪膜稳态失衡,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背后涉及泪膜稳定性改变、眼表炎症损伤、泪液高渗状态及神经感觉功能异常等复杂病理生理过程,深入探究儿童干眼对于守护儿童视觉健康意义深远。
儿童干眼流行病学
儿童干眼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显著差异。美国在 2003 - 2015 年针对 2 - 17 岁人群的研究中,患病率仅为 0.20%[1]。日本2008年对 3433 名学生的大规模调查发现,男性患病率达 4.3%,女性则为 8.0%[2]。印度 2015 年对 146 万名门诊儿童的调研显示患病率为 1.46%[3]。韩国 2015 年相关研究报道为 6.6%[4]。中国沧州地区 2011 - 2012 年针对 3150 名 10 - 14 岁儿童的研究表明患病率高达 28.53%,兰州 2017 年对 1268 名小学生的调查结果为 21.37%[5]。
这种差异主要归因于以下因素:其一,儿童干眼诊断缺乏统一标准,各研究采用的诊断方法和指标不尽相同。例如,部分研究依赖症状问卷结合简单泪液功能测试,而其他研究可能运用更复杂的眼表分析技术,导致结果差异较大。其二,儿童干眼症状表现独特,与成人有别。成人常以眼部干涩为突出症状,易于察觉,而儿童多表现为瞬目次数增加、频繁揉眼、视疲劳、眼部异物感或畏光等非特异性症状,且儿童自身表达能力有限,难以准确描述症状,需要家长、教师及医护人员的细致观察与判断,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诊断的难度和不确定性。
儿童干眼病因
1. 睑板腺功能障碍
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是儿童干眼的关键致病因素之一。印度一项纳入 1023 例干眼患者的横断面研究有力证实,MGD 在儿童 / 青少年干眼病因中占比高达 49%[6]。
睑缘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对于维持泪膜稳定、减少泪液蒸发及保障眼表健康起着核心作用。MGD 作为睑板腺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反应,会致使睑板腺分泌的脂质成分和质量发生改变,泪液脂质层变薄,泪液蒸发速率显著加快,进而破坏泪膜的稳态平衡,引发干眼症状。
2.
在我国儿童群体中,过敏性结膜炎发病率颇高,可达 28%,且受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呈逐年上升趋势(相关统计数据出处可追溯至国内大规模儿童眼病流行病学调查,但具体文献需进一步检索)。我国西南地区的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明确显示,超过 90% 的过敏性结膜炎患儿被诊断患有干眼,且干眼症状的严重程度与结膜炎病程呈紧密正相关[7]。
其发病机制在于,过敏反应引发结膜组织中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炎性介质释放,损伤结膜杯状细胞,导致黏蛋白分泌减少,泪膜黏蛋白层受损,进而破坏泪膜的稳定性,诱发干眼。
3. 屈光不正
研究确凿表明,屈光不正儿童的干眼患病率显著高于正视儿童。远视患儿由于无论视近还是视远均需睫状肌持续调节,眼部肌肉易疲劳,进而出现瞬目次数增加、泪膜稳定性下降、
4. 全身性疾病与先天性异常
儿童干眼常与多种全身性疾病或先天性异常存在关联,尽管文中未详尽列举具体疾病类型,但常见的如
5. 环境与生活习惯
现代儿童的生活环境与习惯改变对干眼发生影响显著。长时间近距离注视视频显示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等,使儿童瞬目次数大幅减少,泪液蒸发加速,眼表长时间暴露于干燥环境中。据研究,正常儿童平均瞬目 12 - 15 次 /min,而长时间注视屏幕时瞬目次数可降至 3 - 5 次 /min[10]。
户外活动减少,儿童眼表无法充分接受自然环境中的有益刺激,如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促进
睡眠不足也是重要因素,不仅抑制副交感神经张力,减少泪液分泌,还会使泪液渗透压增高,炎性因子释放增加,损伤结膜上皮细胞,引发干眼症状[11]。
此外,饮食中维生素 A 缺乏可导致眼表鳞状上皮化生和干眼症,常见于营养不良或患有特定吸收障碍疾病的儿童[12]。
6. 医源性因素
儿童医源性干眼主要源于角膜接触镜的使用、频繁或不当使用滴眼液。角膜接触镜配戴过程中可能改变眼表微环境,影响泪液循环和分布,增加泪液蒸发,尤其是长期配戴或镜片清洁护理不当的情况下,干眼风险显著升高[13]。部分儿童因眼部疾病使用含防腐剂的滴眼液,防腐剂可能损害眼表上皮细胞,破坏泪膜稳定性,长期使用还可能影响结膜杯状细胞和泪腺功能,改变泪液成分,减少泪液分泌,引发干眼[14]。
此外,虽然儿童眼部手术相对较少,但部分手术如斜视矫正术、霰粒肿切除术等术后可能出现干眼相关症状,可能与手术创伤、局部炎症反应及眼表神经功能改变有关,但目前相关研究尚不够深入,需进一步探索。
7. 蠕形螨引发的睑缘炎
蠕形螨感染睑缘可引发睑缘炎,进而导致儿童干眼。蠕形螨寄生于睫毛毛囊和睑板腺内,其代谢产物和死亡虫体可引发免疫反应,导致睑缘炎症,影响睑板腺功能,使睑板腺分泌异常,泪液脂质层受到破坏,泪膜稳定性下降,最终引发干眼症状。相关研究发现,在部分儿童干眼患者中检测到蠕形螨感染,且对蠕形螨进行针对性治疗后,干眼症状有所改善[15]。
一般来说,随着年龄增长,儿童感染蠕形螨的概率有上升趋势。年龄较小的儿童感染相对较少见,但在一些特殊环境或家族聚集性感染的情况下,低龄儿童也可能被感染。在青春期前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皮肤油脂分泌增加等因素,感染率可能会有所升高,接近成人感染水平的趋势逐渐显现。
在卫生条件相对较差、气候温暖潮湿的地区,儿童蠕形螨感染率可能相对较高。例如,在一些热带、亚热带地区,儿童眼部蠕形螨感染的报道相对较多;而在寒冷、干燥且卫生条件良好的地区,感染率通常较低。但这也并非绝对,还受到当地居民生活习惯、居住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目前关于儿童干眼与蠕形螨感染的研究相对较少,其具体的致病机制和感染率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儿童干眼临床表现
儿童干眼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特点,与成人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差异。常见症状包括眼部干涩感,儿童可能会用手频繁揉眼睛或试图眨眼缓解,但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往往难以准确描述这种干涩的感觉。眼部疲劳也是较为突出的表现,尤其在长时间用眼后,如阅读、看电视或使用电子设备一段时间后,孩子可能会出现眼睛酸胀、沉重,注意力难以集中等情况。
瞬目次数增多是儿童干眼的一个重要体征,正常儿童平均瞬目 12 - 15 次 /min,而干眼患儿在长时间注视屏幕或处于干燥环境等情况下,瞬目次数可明显增加,甚至可达 20 - 30 次 /min 以上,这是眼表为了维持泪膜稳定性的一种代偿性反应。同时,部分儿童会出现畏光症状,在光线较强的环境下,眼睛会感到刺痛、不适,常眯眼或回避光线。
眼表充血也是常见表现之一,可观察到结膜轻度或中度充血,呈现出眼睛发红。角膜上皮损伤在一些严重病例中可能出现,表现为
当蠕形螨感染引发儿童干眼时,还可能出现一些特殊表现。睑缘常可见鳞屑增多,睫毛根部有袖套样分泌物附着,这些分泌物多为螨虫的代谢产物及死亡虫体与睑缘分泌物的混合物。眼部瘙痒感可能更为明显,儿童揉眼次数增多且较为剧烈,这是因为蠕形螨及其代谢产物刺激睑缘皮肤和结膜组织,引发了免疫反应和炎症。此外,睫毛可能出现易脱落、乱生等现象,长期的蠕形螨感染可能导致睑板腺功能进一步受损,使干眼症状更为顽固,对常规治疗的反应可能也相对较差。
儿童干眼诊断
儿童干眼诊断面临诸多难题。首先,缺乏专门针对儿童的统一诊断标准,目前多借鉴成人干眼诊断标准,但儿童眼表生理结构和功能处于发育阶段,与成人存在差异,成人标准在儿童应用中存在局限性。例如,儿童泪液分泌量、泪膜厚度及稳定性等指标在不同年龄段有其自身特点,不能简单套用成人参考值。
儿童干眼症状不典型且主观表达能力有限,增加了诊断难度。除了瞬目次数增加、视疲劳等常见症状外,儿童可能因无法准确描述眼部不适而被忽视。家长和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密切观察儿童眼部行为,如是否频繁眨眼、揉眼、眯眼,是否存在阅读或看电视时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及时发现可能的干眼线索。
在诊断方法上,传统的泪膜破裂时间检测需使用
儿童干眼治疗
1. 一般治疗
改善生活习惯对儿童干眼治疗至关重要。严格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同时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确保学习和玩耍环境光线充足、均匀且无眩光。
鼓励孩子增加运动量,在学习过程中适当休息眼睛,防止长时间盯视近距离物体或直接观看强光源。
提醒孩子有意识地增加眨眼频率,保持眼表湿润。教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眼部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用手揉眼睛,减少眼部感染风险。改善室内环境,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避免孩子长时间处于干燥、多风或空调环境中。
在饮食方面,保证孩子充足的水分摄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 A、C、E 和 ω - 3 脂肪酸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胡萝卜、橙子、坚果、鱼类等,有助于维持眼表健康。
2. 物理治疗
热敷是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用温热的毛巾(温度约 40 - 45℃)轻轻敷在孩子的眼睛上,每次 10 - 15 分钟,每天可进行 3 - 4 次。热敷能够促进睑板腺分泌,改善泪液脂质层的质量,缓解干眼症状。
睑板腺按摩适用于睑板腺功能障碍导致脂质分泌异常的情况,操作时需轻柔按摩眼睑,从睑缘向睑板方向进行,每次按摩 3 - 5 分钟,每周可进行 2 - 3 次,有助于疏通睑板腺,促进脂质排出。眼部 SPA 能综合多种物理手段,如清洁、热敷、按摩等,进一步缓解干眼症状,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定期进行。
强脉冲光治疗主要针对脂质缺乏型干眼,通过特定波长的光能量作用于睑板腺,改善睑板腺功能、减轻炎症、减少睑缘血管扩张,一般需多次治疗,每次间隔 3 - 4 周。
睑板腺热脉动治疗(LipiFlow)则对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的蒸发过强型及混合型干眼有较好效果,它能精确控制温度和压力,有效改善睑板腺分泌功能。
3. 药物治疗
人工泪液是儿童干眼治疗的基础药物,可有效缓解眼睛干涩,补充泪液。在选择时应优先考虑不含防腐剂或防腐剂含量低的产品,如
若存在眼表炎症,医生可能会根据炎症程度开具低浓度的
对于由感染引起的干眼症,如细菌性结膜炎引发的干眼,可能需要使用
4. 针对病因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是关键。对于睑缘及眼表相关因素,如睑缘炎等,要进行标本兼治,消除炎症根源,恢复睑缘正常结构和功能。若干眼症是由其他全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过敏性结膜炎等)引起,需要联合相关科室,同时治疗原发疾病,从根本上改善干眼症状。例如,对于过敏性结膜炎诱发的干眼,在控制眼表炎症的同时,还需采取措施避免接触过敏原,进行抗过敏治疗。
对于因屈光不正导致的干眼,应及时矫正屈光不正,为儿童验配合适的眼镜或采取其他必要的
在处理蠕形螨引发的干眼时,需采取特殊的除螨措施。可使用茶树油等具有杀螨作用的产品进行睑缘清洁,但要注意其浓度和使用频率,避免对儿童眼部造成刺激。同时,要保持眼部卫生,定期清洁睫毛和睑缘,减少蠕形螨的滋生环境。洛替拉纳滴眼液(lotilaner ophthalmic solution,商品名:Xdemvy)是美国新批准的用于治疗蠕形螨睑缘炎的药物,其在儿童干眼治疗中也展现出一定的潜力。它是对 γ- 氨基丁酸门控氯离子通道(GABA-Cl)具有选择性的非竞争性拮抗剂,通过选择性抑制蠕形螨体内的 GABA-Cl,使虫体麻痹和死亡,进而改善因蠕形螨感染引发的干眼症状。
5. 其他治疗
佩戴湿房镜可通过在眼周形成相对湿润的小环境,减少泪液蒸发,适用于轻度干眼患儿,尤其在户外活动或长时间用眼时佩戴,能有效缓解眼部不适。
泪道栓塞对于泪液分泌不足的儿童是一种可行的治疗选择,通过暂时性或永久性封闭泪小点,减少泪液的流失,增加眼睛的湿润度,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操作技巧,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捷克公司 Jett plasma 在干眼治疗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在一项针对睑缘炎患者的研究中,使用 Jett plasma 进行治疗后,部分患者的干眼症状得到了改善。该治疗通过直接等离子放电刺激睑板腺开口,使睑板腺内容物液化并促进其排出,从而改善泪膜脂质层。在对 20 例(40 眼)因 MGD 导致的蒸发型干眼患者的临床和验光随访监测中,治疗后立即观察到非侵入性角膜地形图泪膜破裂时间(NIKBUT)有所改善。
国内儿童干眼门诊开展情况
目前国内多家爱尔眼科医院积极开展儿童干眼门诊相关工作。如爱尔眼科第五届 “1010 干眼关爱日暨儿童干眼门诊发布会” 在上海举行,发布了《爱尔儿童干眼诊疗指导意见》与《儿童干眼正常值多中心研究》,并在全国成立近 50 家儿童干眼门诊,设立干眼合作示范中心,为干眼儿童提供一站式干眼诊疗方案。
石家庄爱尔眼科医院于近日成立儿童干眼门诊,聚焦儿童干眼人群,依托多种干眼诊疗新设备、经验丰富的干眼诊疗医师团队及创新的眼科医疗服务理念,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干眼理疗方案。
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儿童干眼门诊旨在规范儿童干眼诊断与治疗,提升大众对儿童干眼问题的关注度,消除家长的认知误区,通过系统、规范、全面的个性化诊疗方案,为小患者们量身打造专属的护眼计划。
长沙
这些儿童干眼门诊的成立,为儿童干眼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为专业和便捷的渠道。它们整合了先进的医疗技术与丰富的临床经验,配备了专业的眼科医护人员,能够运用多种先进的检查设备,如眼表综合分析仪、角膜地形图等,对儿童干眼进行全面、精准的评估。在治疗方面,除了上述常规治疗方法外,还能根据不同儿童的个体差异和病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给予充分的关爱与引导,提高儿童的治疗依从性。同时,这些门诊也承担着儿童干眼相关知识的科普教育工作,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家长、教师及社会公众普及儿童干眼的预防、早期识别和护理知识,增强大众对儿童干眼问题的重视程度,促进儿童眼健康的全面保护。
结论
儿童干眼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眼表疾病,其较高的患病率及多样的致病因素严重威胁儿童眼健康,需引起眼科界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未来研究应致力于制定专门针对儿童的统一、科学的干眼诊断标准,结合儿童眼表发育特点和临床实际,开发简便、准确、儿童易于接受的诊断技术和方法。深入探究儿童干眼的病因机制,尤其是全身性疾病、环境因素与眼表生理病理改变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蠕形螨感染在儿童干眼发病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同时,不断优化治疗方案,注重提高儿童对治疗的依从性和配合度,加强对家长、教师及社会公众的科普教育,提高对儿童干眼的认知和早期识别能力,共同促进儿童眼表健康,预防干眼对儿童视力发育和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推动儿童干眼研究与临床诊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在临床实践中,眼科医生需要综合考虑儿童干眼的各种因素,采取个性化的治疗策略,为儿童的视觉健康保驾护航。此外,还应鼓励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进一步丰富儿童干眼的研究数据,为制定更有效的诊疗指南提供依据。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