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一帆教授专访:顽固性头痛临床管理及脊髓电刺激应用进展
2025-01-24 来源:医脉通

顽固性头痛是一种复杂且难以控制的头痛类型,其治疗难度较大,复发率高,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困扰,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2024年疼痛医学专业委员会年会”上,医脉通特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贾一帆教授就顽固性头痛的管理及进展等相关话题进行专访。贾一帆教授介绍了顽固性头痛的常见类型及临床特征,分享了顽固性头痛的常用治疗手段及临床管理经验,围绕脊髓电刺激技术在顽固性头痛管理中的应用进展及未来展望分享独到了见解。

        


医脉通:哪些类型的头痛属于顽固性头痛?其有哪些临床特征?


贾一帆教授:

目前,顽固性头痛没有标准的定义,通常是指多种治疗方法都不能有效缓解的头痛。顽固性头痛的典型特征包括头痛经久不愈、反复发作,疼痛性质多样,伴随焦虑、抑郁、易怒、睡眠障碍和多种躯体不适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常见的顽固性头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带状疱疹相关性头痛:疼痛剧烈,疱疹可发于额部、眶下、下颌角、枕部等。对于此类头痛,通常药物治疗的效果欠佳,部分患者可持续疼痛数年,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2)偏头痛:表现为单侧或两侧反复发作的头痛,以血管搏动性疼痛为主,一般为中重度疼痛;女性多于男性,多与生理周期相关。


3)紧张型头痛:一般以双侧疼痛为主,疼痛部位主要在太阳穴附近,其次是额部和面部,疼痛性质多为压迫样或紧箍样的钝痛,以轻中度疼痛为主;女性多于男性。


4)丛集性头痛:疼痛非常剧烈,一般为重度或者极重度疼痛;多位单侧疼痛,好发于眶上、眶内、鼻部、颞部,呈周期性发作。


医脉通:顽固性头痛常用的治疗和预防手段有哪些?现有治疗手段能否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贾一帆教授:

顽固性头痛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前者包括药物治疗、中医药治疗、物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


1. 非手术治疗


1)药物治疗。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①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用于缓解轻中度头痛;②曲普坦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偏头痛,通过收缩扩张的血管来减轻疼痛;③肌肉松弛药物,如乙哌立松等,可用于缓解紧张型头痛;④抗焦虑、抗抑郁药物,用于长期头痛尤其是头痛与抑郁症状相关的患者。

2)中医药疗法,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


3)物理治疗:按摩、热敷、理疗等,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4)生活方式调整,包括日常生活功能锻炼、减轻压力、改善睡眠习惯等。日常生活中还需注意,避免一些诱发因素。


5)其他非手术治疗,如三氧治疗、心理疏导等。


2. 手术治疗


目前来讲,手术治疗是顽固性头痛比较热门且备受关注的一类治疗方法,以神经调控技术为代表。神经调控治疗包括神经阻滞、脉冲射频、脊髓电刺激、鞘内吗啡泵等技术。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选择神经调控治疗。


此外,最好的治疗是预防。预防头痛的方式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预防。头痛患者首先要注意生活方式调整,规律作息,不要熬夜,少玩手机,避免低头、久坐。其次要放松心情,适度运动,进行拉伸、舒展运动,如太极、瑜伽、八段锦等。预防药物包括小分子CGRP受体拮抗剂(吉泮类药物)可用于偏头痛预防。


现有治疗手段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顽固性头痛患者的治疗需求,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这可能与头痛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有关。因此,治疗顽固性头痛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医脉通:电刺激植入术是一种创新的神经调控技术,近年来在治疗顽固性头痛方面显示出了显著的疗效。请您介绍一下,什么是脊髓电刺激植入术?与其他治疗手段相比其有哪些优缺点?在治疗顽固性头痛时其疗效如何?


贾一帆教授:

在国际上,脊髓电刺激应用于临床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在中国,中日友好医院樊碧发教授开展了第一台脊髓电刺激植入术,开创了中国脊髓电刺激治疗的先河。目前,这一类技术在疼痛科应用已非常广泛。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 SCS)是将电极植入椎管内硬膜外或周围神经附近,通过体外测试刺激器或植入体内的刺激器发出电脉冲信号,刺激脊髓背柱、脊神经根、背根神经节或周围神经,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的治疗方法,这种技术通过绕过疼痛信号或改变疼痛信号的传导途径,从而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脊髓电刺激不仅可以治疗疼痛,也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目前,临床上脊髓电刺激用于顽固性头痛治疗,基本能够达到良好的疼痛缓解效果,有效率较高。


脊髓电刺激临床应用前景广阔,其优点主要包括:


第一,微创,手术风险较小。临床在应用脊髓电刺激进行诊断性治疗或短时程电刺激时,一般使用穿刺针进行,手术创口较小(针眼大小),大部分患者仅放置一根电极,可在2-3分钟内快速完成,手术较为安全,患者恢复时间较短。


第二,具有可逆性。脊髓电刺激不毁损神经,而是通过刺激神经来缓解疼痛以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电极可以随时拆除,一般不会对患者的脊髓造成不良影响。


第三,无需长期使用药物。脊髓电刺激可帮助患者减少或停用止痛药物,从而避免药物副作用。


第四,针对性强。脊髓电刺激能够针对疼痛的具体部位进行治疗。


第五,具有可调控性。患者可以在体外调控刺激参数,无需再次手术即可改进疗效。


当然,脊髓电刺激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脊髓电刺激植入术是一种微创介入技术,有一定的创伤性,但在可控范围内。目前,我个人已经累积了1, 000多台脊髓电刺激植入术的临床经验,在临床处理得当的情况下,未出现出血、软组织损伤等相关并发症,安全性良好。其次,脊髓电刺激费用较高,尤其是在一些尚未将脊髓电刺激纳入医保的地区,患者需要自费,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期望未来脊髓电刺激进入医保,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医脉通:近年来,脊髓电刺激植入术治疗顽固性头痛取得了哪些值得关注的新进展?对于脊髓电刺激植入术的未来发展,您有哪些期待或展望?


贾一帆教授: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临床应用,脊髓电刺激技术已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展,例如刺激模式(包括高频电刺激、爆发式电刺激)等相关进展。


①高频电刺激:相关研究表明,高频电刺激(如10kHz)在治疗慢性疼痛方面比传统SCS更有效,且不产生异常感觉。

②爆发式电刺激:这种新型刺激模式能够更广泛地覆盖疼痛区域,且很少引起感觉异常。

③闭环脊髓电刺激系统:基于诱发复合动作电位(ECAPs)的闭环脊髓电刺激系统能够自动调整电刺激参数,确保患者在不同状态下均可获得精准治疗。针对闭环脊髓电刺激系统,我们也即将开展相关临床试验。这是我们临床正在研究的新进展。


展望未来,我们有以下期待:


首先,脊髓电刺激设备的更新升级,包括电极材料以及电极本身的设计升级,例如带有管道的电极。植入电极后,通过电极配备的管道注射药物或者生长因子、分子材料等,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改善神经功能。


其次,脊髓电刺激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我们科室从2021年开始关注脊髓电刺激在改善胃肠道功能以及脊髓损伤康复方面的应用,2022年底我们将脊髓电刺激用于脑卒中后遗症的功能康复,2023年我们开始将脊髓电刺激用于植物人促醒等。所以,脊髓电刺激除了止痛之外,在神经功能康复领域也正在开展相关研究和应用,是未来值得期待的一个发展方向。


此外,未来我们也希望脊髓电刺激技术在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性价比方面能得到进一步完善,让这一类技术成为广大患者能够接受的治疗技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从而造福患者、家庭和社会。


专家简介


微信图片_20250124170211.png

贾一帆 教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疼痛科副主任(主持工作) 支部书记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国家卫健委县域慢性疼痛中心建设项目专家组成员

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脊柱源性疼痛专委会 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华医学会湖北省疼痛学分会  常委

湖北省医师协会疼痛学分会   常委

湖北省疼痛科医疗质控中心青年委员组 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癌痛整合治疗专业委员会 常委

湖北省武汉市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 副主任委员

湖北省微循环学会疼痛学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学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民族医药协会软组织疼痛分会 常委

软组织疼痛学会脊髓电刺激神经调控专委会 主任委员湖北省卫健委适宜技术推广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评审专家湖北省及武汉市疼痛学重点专科评审专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湖北省劳动能力鉴定评审专家、湖北省及武汉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湖北省武汉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

荣获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杰出核心人才、湖北省2023“魅力医生”奖

2024湖北省“荆楚楷模”年度提名人物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微循环学杂志》等杂志编委或审稿专家

科研成果:主持及参与国家、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参与湖北省重点研发项目1项,参与编写专家共识6项,执笔2项,主编湖北省委宣传部公益著作1部、副主编及参编著作5部。在国际、国内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擅长及特色:擅长疼痛科常见疾病及顽固性疼痛的神经调控治疗,如脊髓神经损伤疼痛与功能康复、鼻炎、癌痛、脊柱相关性疾病、骨与关节疾病、风湿代谢相关性疼痛疾病的诊断治疗,尤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鼻炎、三叉神经痛、术后疼痛综合征、会阴痛、骨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痛、不明原因疼痛等病的诊治。对脊髓电刺激神经调控治疗开展了深入研究。开展了国内首例Intellis脊髓+骶神经电刺激器植入术,国内外首次报道周围神经电刺激植入术治疗Hunt综合征、臂丛神经电刺激治疗上肢带状疱疹后遗症。目前,年开展脊髓电刺激术每年约200余例。近4年开展脊髓(周围)神经电刺激植入术逾1000台。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