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导读
GERD的诊断:中国指南 vs 美国指南
共同点:
○ 均不提倡金标准
○ 均建议结合症状、试验性治疗、上消化道
不同点:
○ 诊断工具的顺序不同:两部指南均推荐质子泵抑制剂(PPI)试验性治疗,区别在于,我国指南推荐在PPI试验性诊断之前,首选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我国
值得注意的是,内镜检查的时机至关重要。GERD中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诊断率相对较低,尤其是在以低级别反流性食管炎(RE)为主的中国。中国患者除了低酸负荷外,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前的抑酸治疗也可能掩盖GERD的原始表现。因此,美国指南指出,为了提高诊断率,建议在PPI停药2~4周并排除嗜酸性食管炎后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 食管反流监测的诊断标准不同:我国指南以AET>4.2%作为异常酸反流的标准
食管反流监测可提供反流的客观证据,主要指标为酸暴露时间百分比(AET),2018年GERD诊断的里昂标准将AET的诊断阈值提高至6%以上,此后在西方国家广泛使用。然而,我国的酸负荷远低于西方国家,里昂标准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GERD的诊断。
GERD的治疗:中国指南 vs 美国指南
○ 抑酸药物可及性不同:我国指南推荐PPI或P-CAB为首选药物
抑酸药物是GERD的一线治疗药物。由于药物的可及性不同,中美指南对抑酸药物的选择不同。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通过竞争性阻断H-K-ATP酶中钾离子的活性,抑制胃酸分泌。多项临床研究显示P-CAB在RE黏膜愈合率和反流症状的缓解方面不劣于PPI。我国牵头的亚洲地区多中心研究提示P-CAB
○ 促动力药:美国指南不推荐使用促动力药治疗GERD
在美国,促动力药的选择有限。
在我国,促动力药则广泛应用于GERD、
○ 手术治疗推荐存在差异
我国指南推荐:内镜下射频消融术(RFA)可改善GERD患者症状。一项荟萃分析研究了RFA在GERD中的作用,结果表明,RFA可促进RE黏膜愈合,改善酸暴露,增强抗反流屏障,最终降低症状评分和PPI的使用。美国指南则不推荐RFA,主要是由于RFA可能改变远端食管感觉,而不是增强抗反流屏障,因此有必要对GERD患者RFA行进一步观察,以明确其基本机制。
美国指南推荐对于有严重反流、烧心症状,不愿意接受抗反流外科手术且无严重RE(LA C/D级)或裂孔疝>2 cm的患者,建议考虑行经口无切口胃底折叠术(TIF),一项荟萃分析探究了TIF在GERD患者中的作用,结果显示约50%的患者症状和AET均改善。不过,TIF尚未在中国上市,因此无法提出任何建议。
磁性括约肌增强术(MSA)尚未在我国获批,传统胃底折叠术是我国用于GERD的标准抗反流手术方式。美国指南推荐对于药物治疗失败的反流患者,建议考虑将MSA作为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