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H·大咖秀 | 梁洋教授分享团队研究新突破以及未来展望
2024-12-31 来源:医脉通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24年第66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于12月7日-10日在美国圣迭戈召开。会议现场,医脉通特别邀请到了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梁洋教授接受采访,分享团队在本次ASH年会上的研究突破以及未来展望。



医脉通:本次ASH年会,您和团队的“利用染色质捕获技术探讨DNMT3A突变导致年龄相关克隆性造血的染色质空间结构改变和转录调控机制(摘要号:192)”的研究入选了oral部分,能否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这项研究?


梁洋教授:众所周知,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髓系白血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在髓系白血病发病的前期阶段,存在一个至关重要的过程,即克隆性造血。本研究探讨了年龄相关性克隆性造血(ARCH)中DNMT3A突变的具体分子机制。通过临床样本分析、构建小鼠模型、高通量染色质构象捕获技术(Hi-C)和单细胞RNA测序等方法,我们首次证实了DNMT3A突变的存在,并发现该突变可导致造血克隆异常、免疫微环境紊乱。我们还深入探索了DNMT3A突变对造血干/祖细胞(HSPC)染色体空间结构、转录调控及下游分子效应的影响,发现特定染色体区域的结构重排和基因调控异常。此外,我们的研究还揭示了DNMT3A突变通过Apobec3诱导DNA/RNA损伤,干扰细胞修复机制,导致二次基因突变,进一步促进了其他遗传改变的积累。这些发现为克隆性造血引起的血液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了新的依据,并强调了表观遗传调节因子、DNA损伤和修复通路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复杂相互作用。


医脉通:您和团队的另一项研究“乳酸代谢相关基因预测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结局和分子特征(摘要号:4693)”入选了poster部分,您和团队是如何想到从代谢层面入手,探索这一疾病的新生物标志物?


梁洋教授:MM领域是当前免疫治疗进展最为迅猛的阵地之一,其中,以CD38单抗为代表的免疫疗法尤为引人注目,提升了MM的缓解率及整体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然而,在这一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代谢研究作为一个既被忽视又至关重要的领域,正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代谢与免疫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众多代谢通路与MM的发病机理及耐药紧密相关。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探讨了乳酸代谢相关基因(LMRGs)在MM中的作用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我们发现LMRGs在预测MM患者OS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并与免疫和药物敏感性相关。新型乳酸代谢分子JAMIP2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MM细胞增殖、迁移和乳酸代谢。我们期望本研究不仅能够为挖掘MM耐药机制提供一条全新的路径和思路,还能够为未来相关药物的研发指明方向。通过进一步深入这一代谢通路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提升MM的整体治疗水平,为患者带来更为持久的生存获益。


医脉通:您认为未来几年内血液肿瘤研究中最值得关注的几个新兴方向是什么?这些方向可能会如何改变我们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式?


梁洋教授:血液肿瘤领域无疑是当前肿瘤学专业中发展最为迅猛的分支之一,其显著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血液肿瘤样本易于获取的特性,这为科学研究的深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目前我们已经逐步实现了血液肿瘤缓解率的显著提升。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愈发意识到,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耐药进展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其中代谢调节、免疫功能、骨髓微环境等众多因素均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些可能代表未来血液肿瘤机制研究与治疗研发的一个方向。


其次,在免疫治疗领域,我们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CAR-T细胞疗法在浆细胞肿瘤和淋巴细胞肿瘤的治疗中展现出了突破性的疗效。展望未来,我们期待在髓系肿瘤的治疗上也能挖掘出CAR-T细胞疗法的潜力,这将是血液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重要探索方向。


此外,要全面深入地理解一个疾病,我们必须采取多组学的研究策略,才能够更准确地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进而挖掘出疾病的真正病因,探索潜在的治疗靶点与干预路径。这一综合性的研究方法,无疑将为进一步提升血液肿瘤的治疗水平开辟新的道路,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与福音。


梁洋.png

梁洋 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肿瘤科科主任、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导、博士后导师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长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浆细胞疾病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西整合医学学组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主委

广东省高层次引进人才,珠江人才计划,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学者

主持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项目,在NEJM,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 JCO,Cancer Cell等高水平同行评议专业杂志发表多篇临床及科研文章,累计引用次数3000余次,担任Leukemia杂志通讯编辑和国际编委,同时为STTT,JITC,Cell Reports等高水平国际杂志审稿人。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