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于2024年12月7日至10日在美国圣迭戈召开。会上公布了多项HRMM相关的研究,均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疗效。值此之际,医脉通特邀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薛华教授分享HRMM的最新研究进展,以飨读者。
医脉通:您在HRMM领域深耕多年,对于HRMM的诊疗具有丰富的经验,且发表了多篇MM相关的重要研究。在您看来,目前高危NDMM的诊疗面临哪些难题?
薛华教授:HRMM的治疗至今仍是一大挑战,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在诊断方面,目前缺乏对HRMM的准确定义。不同指南和临床试验对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HRCAs)的界定存在差异,导致无法形成一致的循证医学证据3。其次,预后分层标准也尚未统一。现有的预后评估体系包括国际分期系统(ISS)、修订版ISS(R-ISS)、二次修订版ISS(R2-ISS)、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危险分层、mSMART 3.0、梅奥分期系统(MASS)分期等。这些分层方法不断演变,但至今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也无法全面反映HRMM的异质性4。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提出了新的加权骨髓瘤预后评分系统(MPSS),该系统纳入多种遗传学异常、ISS分期及血小板减少因素,相较于R-ISS、R2-ISS等模型,可对中国MM患者实现更好的预后分层3。
此外,治疗上的挑战同样存在。由于缺乏明确的“高危”定义,临床试验中不同治疗方案的结果难以进行直接比较,故而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治疗方案3。目前通常采用VRd联合
医脉通:由于缺乏HRMM的针对性临床试验,且不同临床试验中HRMM的定义存在差别,因此迄今为止,HRMM的标准治疗尚未确定3。在您看来,应该如何制定高危NDMM患者的诱导治疗方案?
薛华教授:目前,针对HRMM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治疗方案,但治疗原则已经明确。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降低肿瘤负荷,并实现MRD阴性。然而,高危患者相较于标危患者更难获得MRD阴性,因此亟需探索新的治疗方案3。FORTE研究5显示,具有1个HRCAs的患者接受KRd方案序贯ASCT治疗的MRD阴性率及PFS与标危患者无显著性差异3。这表明KRd方案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治疗选择。另一方面,荟萃分析显示,在早线治疗中加入CD38单抗可实现高危患者的临床获益3。综合当前临床试验数据,对于HRMM,推荐的治疗方案为CD38单抗联合KRd/VRd方案。在CD38单抗不可及的情况下,KRd方案同样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于超高危患者,可以考虑采用更为强效的组合方案,包括Dara-VRdC方案(OPTIMUM/MUKnine研究)和Dara+KTD-PACE方案(TT7研究)3。
医脉通:今年的ASH上发布了多项关于联合方案治疗高危NDMM患者的研究。在您看来,有哪些研究是最值得关注的?
薛华教授:对于高危NDMM的治疗,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在今年ASH年会上,多项研究深入探讨了联合治疗方案作为诱导方案治疗高危NDMM的潜力。SKylaRk研究6纳入了41例可评估疗效的NDMM患者,旨在评估Isa-KRd方案的疗效。结果显示,中位随访35.9个月,所有患者的3年PFS率为79.6%,其中,无HRCAs的患者3年PFS率为89.5%,而存在1个HRCAs的患者3年PFS率为82.5%。具有0-1个HRCAs的患者中位PFS未达到,而具有2个HRCAs的患者中位PFS为33个月。总体而言,Isa-KRd方案在HRMM的治疗中展现出了显著优势。另外,Myeloma XI+研究7纳入了1056例NDMM患者,对比分析了KRdc方案与三药联合方案(CRd和CTd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表明,在高危和超高危MM患者中,KRdc方案较CRd和CTd方案在延长PFS方面更具优势(高危患者PFS:45个月 vs 36个月;超高危患者PFS:34个月 vs 20个月)。在总生存期(OS)方面,KRdc方案同样展现出优势。
此外,一项单臂、开放标签Ⅱ期KIWI研究8纳入了50例患者,其中20%的患者存在HRCAs,旨在评估KCd诱导及KTd巩固治疗在MM移植候选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治疗推进,缓解情况不断加深,诱导治疗后、移植后和巩固治疗后的ORR分别为96%、98%、100%。同时,MRD阴性率也逐渐提高,在诱导治疗后、移植后和巩固治疗后分别为32%、52%、68%。在生存数据方面,中位PFS为6年,中位OS为6.01年。该研究指出,在CD38单抗不可及的情况下,以卡非佐米为基础的方案同样能为患者带来显著疗效。当然,会上还展示了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双特异性抗体、以及抗体偶联药物(ADC)等新型治疗手段在MM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期待未来能出现更多创新的联合方案,为HRMM患者带来更为优越的治疗选择。
医脉通:目前,HRMM患者的治疗仍是MM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进一步改善HRMM患者的预后,您做了哪些探索,请您分享一下最近正在进行的相关工作?
薛华教授:我们团队致力于攻克当前MM治疗中的关键难题。目前,老年MM和HRMM均缺乏统一的标准治疗方案,同时也缺少明确的衰弱分层标准与预后分层标准。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团队在这两个领域已积累了一定的工作基础,特别是在老年衰弱MM患者的研究上,这些成果也在今年的ASH年会上得到了展示。在未来的MM治疗中,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分层评估,即衰弱分层评估与预后分层评估,将是至关重要的。对于MM来说,衰弱评估不应仅限于老年患者,而应广泛用于所有人群,以期实现更佳的治疗效果。
此外,在老年衰弱MM的研究基础上,我们团队还进一步深入探索了功能性HRMM和伴髓外病变(EMD)MM。EMD MM是当前MM治疗中的一大难点,尤其是在超高危MM患者中。对此,我们团队进行了一项关于椎旁髓外病变的研究。目前该研究成果已被ASH年会摘要收录。期待未来能进一步深入参与免疫治疗在HRMM前线治疗中的探索性研究,为HRMM患者带来更多、更优的治疗选择。
注:K:卡非佐米;V:
薛华 教授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主任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MDS和MPN工作组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MDS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髓瘤分会委员
河北省医学会河北省免疫学会血液免疫专委会委员副主任委员
河北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组副组长
河北省老年医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河北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保定市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秘书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