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eloma XI+研究深入探索了以卡非佐米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在新诊断MM(NDMM)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该研究的最新成果也在第66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公布。值此之际,医脉通特邀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松教授分享卡非佐米联合方案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未来应用前景。
医脉通:MM是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近20年来随着新药不断获批,患者预后逐渐得到改善,但目前仍不可治愈。您认为目前MM的治疗还面临着哪些挑战和机遇?
金松教授:近年来,MM治疗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挑战与机遇并存。从挑战的角度来看,首先,在MM的疾病发展过程中,细胞遗传学异常可能是最关键的因素。对于那些具有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尤其是具有2个以上高危核型特征的患者,目前的治疗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1。其次,MM的疾病异质性极高,这要求临床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病情严重程度以及MM的生物学特征等,以实现个体化治疗2。此外,随着MM患者的预后不断改善,生存时间也得到延长,部分患者甚至能够生存超过10年,这使得MM逐渐迈向慢病化管理。然而,相较其他肿瘤,MM慢病化管理中的随访、疗效评估和不良反应管理的负担更重3。至于MM的治疗机遇方面,随着肿瘤生物学和相关学科的发展,检测方式的更新为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指导依据4。同时,新型治疗药物层出不穷,新一代蛋白酶体抑制剂、CD38单抗以及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MM患者的治疗选择2。此外,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有助于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和建立个体化的治疗模型,未来也将成为个体化治疗的潜在探索方向5。
医脉通:面对MM的治疗挑战,各国血液学领域的学者积极开展研究以优化NDMM的治疗策略。Myeloma XI+研究是迄今为止在NDMM领域进行的最大研究之一,其最终分析在今年ASH会议上以口头报告形式公布,能否请你简要介绍一下该项研究的背景以及研究设计?
金松教授:Myeloma XI研究是一项多臂的III期临床试验,评估了Rdc方案和Tdc方案作为诱导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4个周期诱导治疗后通过疗效结果指导后续治疗策略能否加深患者的缓解深度,以及评估
注:Rdc:来那度胺、
医脉通:Myeloma XI+研究对比了KRdc方案和疗效指导的三药联合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请您分享一下KRdc方案在总体人群和不同遗传学风险亚组中的疗效以及安全性特征?
金松教授:Myeloma XI+研究的总体疗效数据显示,KRdc组患者在诱导治疗和ASCT后的微小残留病(MRD)阴性率分别达到38.5%和57%。与Rdc组和Tdc组相比,KRdc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延长(56 vs 37个月,P<0.001)7。与ASCT后达到MRD阴性的患者相比,KRdc诱导治疗后达到MRD阴性与患者PFS的改善显著相关。总生存期(OS)分析显示,KRdc相较于Rdc和Tdc能显著提高患者60个月OS率(76% vs 68%,P=0.011)7。此外,不同细胞遗传学风险亚组获益与总人群趋势一致。结果显示,与Rdc和Tdc方案相比,KRdc方案能够延长标危、高危以及超高危患者的PFS,且高危和超高危患者的OS获益更佳7。关于安全性数据,Myeloma XI+研究的中期分析显示,KRdc、Rdc和Tdc的常见不良反应为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6。在中位随访102个月时,三种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特征无明显变化7。上述研究数据显示,含卡非佐米的四药联合方案能兼顾疗效和安全性,惠及更多患者。
医脉通:研究数据显示,以卡非佐米为基础的联合方案能显著改善NDMM的获益,您能否提供一些建议,以指导未来NDMM的治疗?
金松教授:首先,应规范化NDMM患者的治疗。Myeloma XI+研究结果表明,更强的诱导治疗方案能够为患者带来更佳的治疗效果。同样,真实世界研究也有类似发现。结果显示,与仅接受3个周期的诱导治疗相比,接受中位7个周期的卡非佐米联合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提升5年OS率(43.8% vs 17.5%)8,9。因此,对于NDMM患者而言,进行多周期化疗是必要的,尤其是接受以卡非佐米为基础的诱导治疗方案的患者。其次,需要重视支持治疗的发展。近年来,随着MM治疗的不断进步和对疾病认识的逐渐深入,支持治疗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改善健康状况。因此,在整个MM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对MM相关症状的管理,并及时给予支持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10。最后,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避免错过关键的时间节点。在治疗前,临床医生需了解每种治疗药物的安全性特征,并在治疗过程中建立完善的不良反应监测和管理体系,以便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措施。治疗期间,临床医生需密切监测患者的治疗反应,并根据相关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这对于提高患者的临床获益具有明确的积极作用。
金松 教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擅长多发性骨髓瘤、轻链型淀粉样变性等
以第一、共一、通讯作者等在 J Hematol Oncol 等SCI收录期刊和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浆细胞学组委员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苏州市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浆细胞学组委员
苏州市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老年血液病学组委员
苏州市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委员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