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碧发教授专访:紧握时代脉搏,中国疼痛医学蓬勃发展
2024-12-12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疼痛医学

当前,疼痛医学飞速发展,在现代科技和医学体系的支持下,我们对疼痛的认识与研究更加精准和深入。持续的理念更新、药物研发和技术创新,支撑着疼痛学科的蓬勃发展,并产出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2024年疼痛医学专业委员会年会”上,医脉通特邀中日友好医院樊碧发教授进行专访,樊教授分享了疼痛医学发展历程以及所取得的重大进展,并为疼痛学科未来发展指引了方向。



医脉通:回望疼痛医学发展历程,您认为疼痛医学取得了哪些重大的进展?


樊碧发教授:


近年来,疼痛医学在疾病理念、公众认知、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和临床服务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


第一,在疾病理念更新方面,2020年国际疼痛学会(IASP)将疼痛定义为“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或与此类似的经历”,新版定义更加关注人文并拓展了学术研究领域,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第二,在公众认知方面,随着疼痛医学的发展和疼痛知识的普及,既往“疼痛不是病”的观念逐渐发生转变,公众普遍认识到应该“有病早治,有痛早治”。


第三,在医学教育领域,既往较少关注疼痛方面的教学,现在很多医科大学已经开展了疼痛医学课程,将疼痛医学纳入医学生基础教育,这是我们取得的可喜成绩。


第四,在科学研究领域,再生医学(如,干细胞技术)和微创介入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疼痛科诊疗提供了有力支撑。新兴医疗技术和药物的研发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舒适、有效和安全的治疗选择,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第五,在疼痛临床服务方面,疼痛医疗服务的可及性较过去大幅提升。当前,我国疼痛科数量已达数千家,大型三甲医院多已建立规模不等的疼痛科,二级医院也有相当数量的疼痛队伍建设,基层医疗机构疼痛医学中心建设也在大力开展。


医脉通:在疼痛医学发展过程中,新兴医疗技术和药物的应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请您谈一谈,该如何更好地将这些新兴技术和手段推广至临床,为更多患者带来获益?


樊碧发教授:


将新兴的诊疗理念、医疗技术和新兴药物通过最便捷的方式以最快的速度推向基层医疗机构,可以让慢性疼痛患者尽早地获得相应的医疗服务。学协会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可通过医联体或医共体的方式,以专科的力量迅速将新兴医疗技术和药物推向基层医疗机构,惠及更多的患者。


医脉通:您认为未来疼痛医学有哪些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方向?对此您有哪些期待?


樊碧发教授: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慢性疼痛患者数量不断增长,疼痛治疗难度不断加大,加之疼痛逐渐呈现低龄化趋势,对疼痛学科发展提出了挑战。在这一过程中,新兴医疗技术的研发和不断完善至关重要。值得注意的是,患者的就医体验决定了新兴医疗技术的发展方向,更加便捷、更加安全、更加微创、疗效更好、患者恢复更快的医疗模式是新时期疼痛医学发展的方向。我认为,疼痛学科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可以为慢性疼痛患者带来更大的福音。


专家简介


1.png

樊碧发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保健会诊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国家卫健委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

全国疼痛诊疗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疼痛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医师科医师分会会长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卫生计生委全国卫生产业企业协会社会办医分会会长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会老年疼痛疾病研究分会会长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主编、《中华疼痛学杂志》主编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