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4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亚洲年会(ESMO ASIA 2024)于当地时间12月6日-8日在新加坡召开,ESMO ASIA是亚太地区讨论肿瘤学领域重磅突破的领先平台,多项全球及亚太地区的最新科研和临床进展在会上公布。
本次大会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方文涛教授口头报告一项评估Lucitanib(AL3810)在晚期复发性或转移性胸腺癌二线或后续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医脉通将研究内容整理编译如下,以飨读者。
研究背景
对于化疗失败的晚期胸腺癌患者,目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非常有限。Lucitanib(AL3810)是一种新型口服高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选择性靶向FGFR1-3、VEGFR1-3和PDGFRα/β。本研究是Lucitanib的首个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AL3810-202),旨在评估Lucitanib在晚期复发或转移性胸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方法
该研究入组了至少接受过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复发或转移性胸腺癌患者,以2: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Lucitanib组(每天10mg,QD)或安慰剂组。研究的主要终点是由独立评审委员会(IRC)根据RECIST 1.1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
研究结果
截至2021年9月6日,该研究共招募了68例患者,其中Lucitanib组46例,安慰剂组22例。结果显示,两组研究者评估的中位PFS分别为6.6个月和1.9个月(p=0.0306,HR=0.53,95%CI:0.29-0.96)。IRC评估的中位PFS分别为5.8个月和3.7个月(p=0.1050,HR=0.60,95%CI:0.32-1.13)。加权log-rank检验(Modified Peto-Peto、Peto-Peto、Tarone-Ware、Gehan-Breslow)显示Lucitanib组具有统计学显著优势(p<0.05)。限制均值生存时间分析显示,在第8、16、24和32周,Lucitanib组的PFS显著优于安慰剂组。贝叶斯分析也显示Lucitanib组在PFS方面优于安慰剂组的后验概率很高(96.10%-100%)。
安全性分析中,Lucitanib组最常见的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5%)为高血压、
研究结论
该研究表明,Lucitanib对晚期复发或转移性胸腺癌患者可能具有显著的临床益处,且安全性可控。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