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CNSL)是一种罕见且侵袭性极强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弥漫性大B细胞型(DLBCL),累及脑、眼睛、脊髓和脑膜1。CNSL患者通常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且治疗后易早期复发,复发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仅为2.2个月2。因此,亟需研发和实施疗效更好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预后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CAR结构修饰于患者自身T细胞并回输以实现抗肿瘤效应的免疫治疗手段,目前在血液学肿瘤领域获得了巨大成功3,4。在国内
01CNSL的临床预后不良,亟待新的治疗方案
根据有无中枢神经系统(CNS)外病变,CNSL分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和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SCNSL)7。PCNSL原发于CNS内,常累及眼、脊髓或脑神经等,其他部位无受累。PCNSL占所有
SCNSL是指淋巴瘤晚期发展至侵犯颅脑及眼、脊髓或颅脑等部位的淋巴瘤,并伴有颅外其他部位受累7。SCNSL的发病率约为4%-6%,病理机制暂不明确10。DLBCL患者从诊断淋巴瘤至出现CNS侵犯的中位时间约为9个月,其中80%发生在一线治疗结束后,且多是在疾病首次复发时11,中位OS<6个月12。SCNSL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整体预后较差13。
02CAR-T细胞可透过血脑屏障进入CNS,发挥抗击CNSL的作用
CAR-T细胞疗法为CNSL的治疗模式带来了转变。虽然CAR-T细胞疗法治疗CNSL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可以确定的是,其治疗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CAR-T细胞向CNS的转运能力2。有研究表明,CAR-T细胞能够在PCNSL患者体内成功扩增并输送至CNS,从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14。
首先,壁细胞是神经血管单元重要组成部分,其围绕内皮细胞,对血脑屏障(BBB)完整性不可或缺。相关研究证明不同年龄段患者及大脑不同区域均有表达CD19的人脑壁细胞,而CD19是CAR-T细胞疗法可识别的靶抗原,这可能是介导CAR-T进入CNS的机制之一。其次,CAR-T进入体内释放炎症介质导致外周炎症,血管内皮细胞(EC)是BBB主要成分,为外周炎症破坏BBB重要靶标。此外,外周炎症促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活化,破坏其“脚板”结构致BBB完整性受损。同时,炎症环境中星形胶质细胞可上调白细胞介素-9(IL-9)受体表达,使BBB通透性增高,促其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进而激活EC的内皮型
03临床研究表明CAR-T细胞疗法治疗CNSL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近年来,CAR-T细胞已被应用于CNSL的治疗,阿基仑赛注射液在CNSL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已得到证实。一项前瞻性研究中,18例复发PCNSL(n=13)和SCNSL(n=5)患者接受阿基仑赛注射液治疗,总缓解率(ORR)为94%,完全缓解(CR)率为67%。中位随访时间为24.2个月时,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13.4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4.3个月,中位OS为26.4个月。89%患者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未有≥3级CRS发生),44%患者发生ICANS(ICANS≥3级为28%)。此外,分析显示阿基仑赛注射液药代动力学与先前ZUMA-1研究中未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DLBCL患者相似,提示阿基仑赛注射液在CNSL患者中安全性可控且疗效良好15 。
在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中,25例复发/难治性(R/R)PCNSL患者接受阿基仑赛注射液或Tisa-cel治疗,247例患者在复发后接受除
一项EBMT/Gocart真实世界研究共纳入88例PCNSL(n=10)和SCNSL(n=78)患者,给予阿基仑赛注射液(n=49)或Tisa-cel(n=39)治疗,24个月的OS率和PFS率分别为47%和32%。提示对于CNSL患者,CAR-T细胞疗法的OS获益一定程度上优于传统治疗,可能是一种更有效的治疗选择17。
结论
随着CNSL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CAR-T细胞疗法在这一领域的应用逐渐展现出显著的前景。近期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CAR-T细胞疗法在CNSL患者中能够实现较高的缓解率,表现出明显的临床改善和延长的生存期。此外,CAR-T细胞在复发性PCNSL患者中也表现出良好缓解。总而言之,CAR-T细胞疗法有望为CNSL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并推动该领域的治疗进展。
李文瑜教授点评
CNSL作为一种罕见且高度侵袭性的肿瘤,通常伴随病情进展迅速和较高的病死率,尤其是在复发/难治性病例中,传统治疗的疗效往往有限。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案是当前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CAR-T细胞疗法以其独特的机制和日益成熟的技术手段,为CNSL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CAR-T细胞在CNSL治疗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难治性和接受预处理的患者。研究显示,CAR-T细胞在CNSL病程早期可能更有效,这暗示CAR-T细胞治疗可能是首次复发时的一个优选方案,特别是对于那些不适合进行ASCT的患者,他们可能从CAR-T细胞治疗中获益18。因此,可以考虑将CAR-T细胞用于CNSL患者的治疗。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聚焦于几个重要方面。首先,继续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以积累更多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其次,深入探索CAR-T细胞在CNSL进展中所涉及的关键生物标志物,以便开发针对性更强的治疗策略;最后,加强临床应用的规范化,以确保患者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接受最佳的治疗。
李文瑜 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淋巴瘤科行政主任
广东省女医师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女医师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州市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州市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