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儿童
警惕临床鼻用激素使用不规范常见因素
AR是一种全球性健康问题,波及全球约10%-40%的人口,在我国,0-18岁儿童的患病率高达18.46%。AR所引发的症状如鼻痒、流涕、鼻塞、打喷嚏、反复鼻出血等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活质量。此外,AR还悄然提升了患儿罹患鼻后滴漏、哮喘、
鼻用激素可直接作用于鼻黏膜糖皮质激素受体,是当前缓解AR患儿鼻部症状最为有效的药物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临床中,鼻用激素仍存在使用不规范的问题,主要包括:
①儿童、监护人,甚至医务人员对鼻用激素的规范使用步骤了解不足;
②鼻用激素使用不当导致患儿不适感而无法坚持使用;
③监护人担心激素不良反应随意停药;
④监护人或儿童未掌握正确的用药剂量、用药时机;
⑤监护人或儿童对鼻用激素的相关信息了解不充分,无法选择合适的鼻用激素等1。
因此,提高医务人员以及监护人对鼻用激素的认识,规范儿童鼻用激素的临床使用,保证药物的治疗效果,是提高患儿用药疗效乃至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的一步。
明确儿童AR常用鼻用激素规范用药细则
为了规范儿童鼻用激素临床应用,《儿童变应性鼻炎鼻用糖皮质激素规范使用专家共识》明确了儿童AR常用鼻用激素规范用药具体细则如下:
鼻用激素作用机制
鼻用激素是AR的临床推荐一线治疗药物,其强力的抗炎特性直接影响AR患者鼻腔炎症的发展过程,可显著减少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的释放,抑制鼻黏膜和分泌物中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等的募集,并显著降低由过敏原和组胺诱导的鼻腔黏膜高反应性2。
常用鼻用激素
鼻用激素分为第一代(包括
以
鼻用激素的规范用药
1、用法用量和疗程:临床需根据AR的种类、严重程度及不同的阶段进行预防或按需治疗,接受鼻用激素治疗的儿童应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并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进行调整1。季节性AR患儿建议预防性用药;且需建立对使用鼻用激素疗效控制的合理预期,不能盲目增加药量或突然停药1。
鼻用激素一般在使用后3~5h起效,达到最大疗效后效果可持续长达2周;症状缓解过程中增加剂量不能起到更好作用;同时注意症状缓解后不能立即停药1。用药具体推荐可参照药品说明书(表1)1。
表1 鼻用糖皮质激素药品说明书用法用量
2、用药时间:鼻用激素每日1次,推荐早晨使用;每日2次,推荐早晚固定时间各用1次1。
鼻用激素的安全性
鼻用激素用于儿童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常见局部不良反应包括鼻腔烧灼感、干燥、刺痛、鼻出血、咽炎和
小结
综上所述,指南推荐鼻用激素作为AR的一线治疗药物,强调儿童和成人的鼻腔结构有所差异,儿童也存在个体差异,需重点关注其鼻用激素合理用药的实践指导,从而减少不良反应,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进而提高疗效和安全性。
丙酸氟替卡松——作为新一代鼻用糖皮质激素,在抗炎、抗过敏方面具有较强的功效,可有效控制儿童AR,儿童用药依从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专家简介
邓一柯 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获得者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会员
·湖北省肝胆疾病学会医工融合分会委员
·从事嗅觉功能障碍基础及临床研究 研究成果发表于 Journal of Infection (IF 28.2)、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IF 24.7) 等国际高水平期刊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