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睿教授:解读中国患者调研报告,看皮下制剂全方位获益
2024-10-26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皮下制剂

导读:恶性肿瘤是全球重要健康问题之一,随着抗肿瘤治疗的优化,患者生存率逐步攀升,我国恶性肿瘤已经进入慢病化时代。乳腺癌是全球第二高发恶性肿瘤,受益于治疗手段的发展,我国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已经达到80%以上,乳腺癌成为肿瘤慢病化管理的先行者。在“以患者为中心”诊疗理念的引领下,国家倡导抗肿瘤药物研发以临床价值和患者需求为导向,由静脉制剂转为皮下制剂已成为抗肿瘤药物研发新风向。第27届CSCO大会于2024年9月25-29日在厦门顺利举行,在患者教育专场,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葛睿教授以《肿瘤慢病趋势下,剂型转化期的乳腺癌治疗思考》为题做学术演讲,并对首个中国患者抗HER2靶向剂型转化期的生活量调研报告进行精彩解读。医脉通特邀葛睿教授接受访谈,就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及皮下制剂创新获益分享真知灼见。



医脉通:随着 HER2+乳腺癌患者治愈率提高和生存期延长,患者的生活质量愈发受到临床重视。请您谈谈在临床治疗中,改善 HER2+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过程中面临着哪些挑战与机遇?

 

葛睿教授:对于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已经突破了既往无药可用的窘境,越来越多的抗HER2药物成为行之有效的治疗选择,患者治疗模式逐渐从单一发展为多元。在此背景下,我们更要反复考量——如何进一步提升疗效,做好不良反应管理,以及减轻患者医疗负担等一系列的问题。对于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早期患者的治疗目标是争取更多的治愈机会,晚期患者的治疗目标则是争取更长生存,在这两大治疗方向下,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活需求也越来越被临床所重视。

 

目前,无论是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还是晚期一线治疗阶段,曲妥珠单抗(H)联合帕妥珠单抗(H)——即曲帕双靶(HP)方案均是抗HER2治疗的标准方案,同时也是优选方案。而在以为期一年的曲帕双靶治疗为基础的抗HER2治疗模式下,临床越来越重视如何在治疗期间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并探索静脉输注(IV)的给药模式是否存在优化空间。

 

曲帕双靶联合化疗的治疗期间,通常会有三种IV给药渠道,即中心静脉置管(CVC)、外周静脉植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静脉输液港(PORT),但无论哪种方式,搭建静脉通路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血栓、感染等风险,而且患者需要反复到院内进行通路维护,为患者带来一定负担与困扰。

 

从医患双方的角度,在保证等效的前提下,我们希望在IV模式之外能够出现新的治疗模式。可以看到很多药物在朝着这一方向研发,比如单抗类药物皮下剂型目前已经进入乳腺癌的临床实践,曲妥珠单抗皮下制剂(H-SC)、帕妥珠曲妥珠单抗皮下制剂(PH FDC SC)相继获批上市,尤其2024年1月1日起H-SC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临床中越来越多的患者逐渐开始应用H-SC,或由IV向皮下注射(SC)转变,现阶段中国乳腺癌临床正处于抗HER2靶向治疗的剂型转化期。与IV相比,SC优势明显,注射时间更短,院内医疗暴露风险低,患者生理及心理体验更佳,皮下治疗模式有望为患者的疾病管理带来更大优化。

 

医脉通:目前患者报告结局(PRO)在临床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您认为患者偏好、治疗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对临床实践及科研的价值?结合您在本次年会患者教育专场分享的主题演讲(《肿瘤慢病趋势下剂型转化期的乳腺癌治疗思考》),您如何看待皮下制剂的创新获益?

 

葛睿教授:在本次CSCO大会的患者教育专场中,我以《肿瘤慢病趋势下,剂型转化期的乳腺癌治疗思考》为题进行了汇报。当下中国乳腺癌临床抗HER2治疗正处于IV与SC双重选择的时代(也可以称为剂型转化期),如何更好地制定治疗策略、选择合适剂型是医患双方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基于这一背景,一项抗HER2靶向治疗剂型转化期中国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现状调研活动顺利展开,调研以PRO为主要结果,通过患者自身前后对照,评估了剂型转化期我国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治疗偏好和生活质量现状,为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治疗决策与剂型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近年来,PRO在临床应用及药物研发领域也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无论对于注射治疗的局部体验,还是对于各医疗场景下的就诊感受,PRO能够真实反映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亲身体会,对于促进患者规范治疗及身心康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该调研涵盖了来自96家医院的1920例乳腺癌患者,调研结果发现,83%患者在IV转SC后更偏好SC,并且不受年龄、工作状况、体重等因素的影响。此外,对于不同医疗场景,64.5%的患者表示自己在日间病房/门诊完成治疗,并且相对于住院患者,在日间病房/门诊接受治疗的患者对SC偏好更明显,这一结果正切合当下各医疗单位以日间诊疗为抓手的高质量发展方向。并且,我们欣喜地看到,患者由IV转为SC后,自身前后对照显示患者治疗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均大幅提升,自身角色功能、社会功能、经济状况评分也显著增高。

 

大分子单抗类药物皮下剂型的出现改变了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以IV为主的治疗模式,同时我们也看到很多新剂型正处于临床研究与药物研发的探索阶段。展望未来,在保障治疗疗效的基础上,期待新剂型能够在生物利用度方面实现进一步提升。从IV转向SC,伴随剂型的发展,大家共同的期待是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与更高的生活质量。

 

结语:随着乳腺癌治疗进入慢病化管理时代,皮下制剂的创新应用不仅改善了患者的治疗体验,有力保障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医患满意度,更在中国乳腺癌临床开辟出抗HER2皮下诊疗新生态,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未来随着大分子单抗皮下制剂在恶性肿瘤临床应用范围的进一步普及与新药研发的持续推进,相信包括乳腺癌患者在内的恶性肿瘤患者能够获得更便捷、更人性化的治疗体验与更轻松、更美好的个人生活,中国恶性肿瘤医疗体系能够向更创新、更高效、更经济、更高质量的方向持续发展。


一图读懂《抗HER2靶向治疗剂型转化期中国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现状调研报告》


69b12abf22f4ef93affb1e0657f57100_.jpg


葛睿.png


葛睿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乳甲外科副主任 普外科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肿瘤学专委会委员兼乳腺癌项目组秘书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患教专委会常委/乳腺癌专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甲状腺整合康复专委会/乳腺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乳腺疾病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乳腺癌诊疗技术推广组副组长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科普志愿者协会乳腺健康科普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委会常务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外科分会乳腺癌学组委员

上海市卫生发展基金会首届"医苑新星" 兼专业班班长

CA中文版编委,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编委,Frontiers in Oncology、JNCC审稿专家,中华肿瘤杂志青年编委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