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肿瘤学界盛会——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 2024年会上,肺癌领域众多重磅研究结果相继发表,对肺癌诊疗领域的临床实践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医脉通特邀广东省人民医院首席专家、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名誉所长吴一龙教授接受采访,对2024 ASCO大会公布的ADAURA研究微小残留病灶(MRD)分析结果进行解读与点评,展望此后肺癌临床诊疗发展格局。
精益求精,MRD分析引领“适应性治疗”新风向
随着精准治疗的不断发展,靶向治疗推动了驱动基因阳性NSCLC的治疗变革,并在早期 EGFR突变(Ex19Del/L858R)NSCLC术后辅助治疗领域展开了深入研究。既往多项III期临床试验显示,一代EGFR-TKI较化疗辅助治疗具有无病生存期(DFS)获益,但尚未能有效转化为总生存期(OS)获益[1,2]。III期EVIDENCE研究探索了
而三代EGFR-TKI辅助治疗不仅能够显著改善IB-IIIA期EGFR突变NSCLC患者的DFS、降低疾病复发风险,还可将DFS获益转化为OS获益。III期ADAURA研究探索了
在ADAURA研究的长时间随访中,研究者发现辅助治疗3年后的复发事件呈增长态势,而一部分患者则能够实现长期的无复发。通过留存的患者样本,研究者开展了关于MRD的分析探索[4]。结果显示,奥希替尼组(n=112,13%)MRD/DFS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安慰剂组(n=108,49%),奥希替尼组中有5例患者在基线时即检测出MRD(安慰剂组13例),其中4例患者经奥希替尼辅助治疗后变为阴性(安慰剂组0例)。此外,MRD状态也显示出了复发预测潜力。数据显示MRD对DFS事件的敏感度及特异性分别为65%和95%,并且可在DFS事件发生近5个月(中位时间4.7个月)前检测出MRD。在中位随访44.2个月以及19.1个月时,奥希替尼组及安慰剂组36个月无MRD/DFS事件率为86%和36%(HR=0.23)。依据MRD/DFS事件发生模式,奥希替尼组有28例患者在基线后发生MRD/DFS事件,其中19例发生在辅助治疗结束后,且多为治疗结束后12个月内。此外,奥希替尼辅助治疗停止后2年无MRD/DFS事件率达66%。
图1 MRD事件可提前中位4.7个月预测DFS事件
图2 奥希替尼辅助治疗能够维持大多数患者的无MRD与无复发状态
除ADAURA研究外,一项前瞻性研究探索了三代EGFR-TKI
对于ADAURA研究MRD分析结果,吴一龙教授表示,通过对MRD状态的检测,或可精准识别出高复发风险人群,并可能提前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在肿瘤精细化治疗、慢病化管理的时代,将同一个治疗时间应用于所有患者必然存在不足,MRD的相关分析与当前肺癌领域“适应性治疗”、“加加减减”的先进管理理念十分契合,必将引发全球对于NSCLC患者精细化管理的新浪潮。
专家点评
吴一龙教授:此次的ASCO大会可谓是余音绕梁、回味无穷。多项研究结果的发表,无疑是肺癌领域的一声惊雷,都可能对一个患者群体的生命产生重大影响。这对于研究者来说,应当感到无比的自豪,也应当成为赓续前行的动力。肺癌诊疗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在向精细化、个体化、动态化的方向迈进。在这条道路上,本次ASCO大会发表的众多研究结果或将成为肺癌诊疗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指路牌,也将在不远的未来引领临床实践中的新变革、新浪潮。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审批号:CN-144227
有效期:23/12/2024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