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CSH丨梅恒教授:汇聚智慧,指引方向,国内外专家齐聚江城,共同提升血液病诊疗水平
2024-09-25 来源:医脉通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9月22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血液学学术会议圆满落幕。值此之际,医脉通特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梅恒教授接受采访,对本次会议进行回顾和总结。



汇聚智慧,共话未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共襄盛会,共同推动血液学科发展


梅恒教授


本次大会共设立了20个相关论坛,其中几场论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充分体现了近年来血液学的飞速发展。学科建设论坛作为此次会议的一大特色,邀请了全国各大血液病中心的领导,围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为中国血液学界整体的学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指引。


此外,本次会议强调基础和转化研究与临床研究的融合。在青年创新论坛和基础转化论坛中,展示了我国在肿瘤性疾病、良性血液病以及细胞治疗等领域的一些突破性基础和转化研究进展,包括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的高水平研究成果,这些工作成果也在临床研究当中得以实现。近年来,在出凝血疾病领域,我们聚焦于血小板减少症,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的临床研究成果,并推出了至少三个惠及我国患者的相关治疗产品。同时,在血友病的基因治疗领域,我们也实现了里程碑式的突破,为患者的未来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持续火热的细胞治疗论坛上,国内各大中心的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了CD7靶点在移植预处理方案中的作用、双靶点细胞治疗的研究以及CAR-T联合治疗的相关话题。其中,CAR-T联合治疗是大家非常关心的话题,涉及临床管理、基础创新、不同机制药物之间的联合应用以及与移植方案的联合等,充分体现了中国的特色。未来,我们需要探索如何优选双靶点和CAR-T联合治疗方案,以提供患者更高的疗效和更好的安全性。实际上,并非所有患者都能按照同一方案进行治疗,对于化疗敏感的患者,他们可能在CAR-T联合移植中获得更佳效果。此外,我们也强调了在细胞治疗过程中全程监测的重要性。我们的团队还报告了在CAR-T治疗免疫性疾病方面的一些进展,尤其是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领域的开发性工作。未来,我们希望这些新的靶点和工程化的免疫细胞能够更多地惠及患者,并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带来新的研究成果。


开拓视野,收获满满,期待江城再聚

梅恒教授


历时四天的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血液学学术会议圆满落幕。相信在这四天内,百余场学术报告为各位参会同道带来了丰厚的收获。本次会议的学术内容涵盖了血液疾病领域的各个方面,不仅紧密贴合临床实际需求,同时也使我们能够紧跟国际先进的诊疗方案和技术步伐。


此次会议吸引了来自国内外近5000名专家学者齐聚江城,并成为自2019年以来在武汉举办的规模最大的血液病领域专科盛会。本次大会为全国各大血液学中心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学术成果的平台,并邀请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学术报告,从而拓宽了我们的视野,让中国血液学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更为响亮的学术声音。


我们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很荣幸作为东道主迎接了国内外4000多名专家齐聚江城武汉。感谢各位专家的积极参与和大力的支持,希望你们在武汉一切顺利,期待与你们再会江城。


1727251217517411.png

梅恒 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国家杰青获得者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主任、干细胞中心主任

华中科技大学血液病学研究所副所长

中华血液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细胞研究与治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湖北省肿瘤疾病细胞治疗临床医学中心主任

《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副主编

主要从事血液肿瘤及出凝血疾病临床与基础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原创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等10余项

发表第一及通讯SCI 论文7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参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参译《威廉姆斯血液学》,获中华医学会青年科技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