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CSH丨胡豫教授:传承创新,助力中国血液学蓬勃发展
2024-09-25 来源:医脉通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血液学是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血液学医生和学者一直致力于探索疾病奥秘、创新治疗方法,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血液学的发展历经多年积淀与传承,在一代又一代血液人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国血液学在传承创新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在诸多血液病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些成果不仅为患者带来了希望,也提升了中国血液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目前,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血液学学术会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值此之际,医脉通特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胡豫教授接受采访,探讨中国血液学的发展历程、创新成果以及未来展望。



长江奔腾——中华血液学的奋进之路

胡豫教授


传承创新,乃是贯穿中国血液学发展的一条主线。事业的辉煌往往需经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方能实现,中国血液学的前辈们自强不息的精神、仁爱济世的医德、精益求精的医术,鼓舞着一代代中国血液人团结奋进、不断进取。当下,我国血液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例如骨髓移植的半相合北京方案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地中海贫血的广西模式向“一带一路”的国家和地区传递了中国经验,国产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疗法从实验室研发至成功获批,成功实现了产品的商业化,弥散性血管凝血(DIC)的研究制订出符合国情的DIC诊断系统,并在国内外获得广泛推广应用。在新冠期间,我国最早发现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出凝血异常,并揭示其机制,提出抗凝治疗的重要性,该观点被纳入国内外指南。此外,国家层面的白血病数据库建设等,皆是近年来我国血液学领域崭露头角的创新成果。未来,中国血液人将继续努力,秉承传承创新的优良传统,为健康中国以及中国血液学的高质量发展持续奋斗。


突破困境——铸就DIC诊断新高度

胡豫教授


以往国内的DIC诊断标准包含较多描述性内容,难以实现精确量化。国外的标准虽设有积分系统,但忽视了临床表现和动态检测,且使用了许多中国实验室无法完成的相关指标。为打破临床DIC诊断困难的局面,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开展了历时五年的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成功构建了中国DIC诊断积分系统(CDSS)。该系统更好地纳入了患者的临床表现,注重血小板等凝血因子的动态改变等指标,展现出更符合中国病患的优质诊断效率。与国外标准相比,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提高1-2。通过国内外广泛医疗机构的临床使用验证,CDSS准确、快捷,已被写入我国各级教科书,并被纳入国际血栓止血学会的相关指南。近期,也被美国肝脏病学会移植相关出血指南所引用。


探索规律——构建静脉血栓诊疗新体系

胡豫教授


静脉血栓是一种由多因素环境相互作用而引发的疾病,遗传因素在其发生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欧美人群主要的遗传因素为凝血因子相关的变异,但这在我国极为罕见。为研究解决中国人的静脉血栓遗传规律这一问题,我们建立了中国人静脉血栓的生物样本库,发现中国人静脉血栓存在三种常见的基因突变,使血栓的风险增高约6倍3。同时,我们还报道了150余种抗凝蛋白基因缺陷,从而基本阐释了静脉血栓的遗传规律。该研究成果为改写中国易栓症诊断与防治指南及多部教材专著提供了循证医学依据。我们将研究结果应用于临床,创建了静脉血栓分子诊断体系,制作了静脉血栓分子诊断的基因芯片。利用该基因芯片,我们便捷地为全国近两万余名静脉血栓患者提供了基因分析,为其中5000余名患者明确了病因诊断。分子诊断综合干预体系的建立,指导了五万余名静脉血栓患者的精准诊治,使静脉血栓五年复发率由原先的25.5%降至现今的5.6%。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推进以分子诊断为基础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分层诊疗,以实现易栓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达成个体化的精准诊疗目标。


攻克难题——开启血液病治疗新纪元

胡豫教授


与中国血液学的发展同步,我院血液科亦在传承创新中取得了一定进展,于新时代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速通道。近年来,鉴于基因技术的持续进步,诸多往昔难以攻克的医学难题,诸如血友病等相关治疗,已然望见攻克的曙光,这为遗传性相关血液病的诊治带来了突破性的变革。诸如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不仅为血友病患者带来福祉,现今我们亦运用基因编辑技术攻克易栓症的相关难题,已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我坚信,在未来通过精准的分子诊断以及与基因相关的编辑技术等,我们能够更为准确地诊断遗传性疾病,亦能为患者更为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更为系统的方案。


传承奋进——共筑血液学辉煌未来

胡豫教授


“追本溯源”乃是我始终践行的学术理念。自2007年建立“湖北省血栓与止血医学临床研究中心”起,至发现我国与欧美国家静脉血栓遗传特点的显著差异,进而建立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血栓病疾病数据标本库,率先揭示中国静脉血栓患者遗传规律,首创静脉血栓分子诊断体系,突破VTE遗传诊断难点,为血栓病个体化诊疗奠定坚实基础。在DIC诊断方面亦然,我们首创DIC诊断积分系统,积极探究对DIC早期诊断的重要分子标志物,以期为DIC早期临床诊断提供更具临床意义的指导。


中华血液学的发展,犹如长江之水滔滔向前,后浪推前浪,一浪更胜一浪。我满怀期许,期待与您共同探寻血液学术奥秘,共享血液学术成果,共绘健康未来之宏伟蓝图!


1727246114675808.png

胡豫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血液病学研究所所长

教育部生物靶向治疗重点实验室主任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候任主委

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 

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教育委员会委员

中华血液学杂志副主编

临床内科杂志/临床血液学杂志/临床急诊杂志主编

中国医院管理副主编 /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编委

Thrombosis Research/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副主编

国家杰青、长江特聘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全国优秀医院院长

中国医院管理突出贡献奖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全国创新争先奖章

何梁何利基金奖


参考文献
1.梅恒,等. 临床血液学杂志,2017,30(7):495-498.
2.Wu Y, et al. Sci Rep. 2017;7(1):9057. Published 2017 Aug 22.
3.Tang L, et al. Am J Hum Genet. 2013 Feb 7;92(2):177-87.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