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31日至9月2日,全球瞩目的202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2024ESC)在英国伦敦盛大召开。本次会议围绕“个性化心血管护理”这一核心主题,来自全球心血管病学基础、临床、预防等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心血管疾病个性化治疗的新纪元。
会议期间,多位中国学者携研究成果闪耀ESC舞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团队的4项研究成果以Oral Presentation和Moderated Poster形式发表。
来源:心在线
李思彤博士以Moderated Poster形式报告了基于中国房颤队列(China-AF)的人工智能房颤抗凝策略研究。目前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策略仍不够个体化,本研究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纳入了China-AF队列中的20,068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将随访中动态变化的一般情况、病史、用药、检查等指标用于房颤患者动态抗凝决策模型训练,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通过模型动态推荐的抗凝策略和医生实际推荐的抗凝策略可计算每个患者的抗凝策略一致率,研究发现,推荐一致率高组的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心血管死亡、栓塞、大出血复合终点)显著低于推荐一致率低组的患者,说明深度强化学习模型在辅助医生进行临床抗凝决策方面具有一定潜力。
李思彤博士进行Moderate Poster报告
赵曼霖博士以Oral Presentation形式报告了一项A
赵曼霖博士进行Oral Presentation报告
赵曼霖博士与主持人进行交流
王珏博士以Moderated Poster形式报告了一项SPRINT研究的事后分析,分析体位性血压变化与新发房颤的相关性。近年研究表明体位性高血压与不良心血管预后相关,但体位性高血压与新发房颤的关系尚不明确。该研究在SPRINT研究8455名基线无房颤的患者中发现,与体位改变时血压无显著变化相比,体位性
王珏博士进行Moderate Poster报告
赖一炜博士以Moderated Poster形式报告了一项基于UK Biobank数据库的研究。缺血性卒中和血栓栓塞是
赖一炜博士进行Moderate Poster报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