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EHA大会 | 圆桌共话:TPO-RA研究展现中国智慧,再障治疗新策略
2024-06-20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种免疫介导的骨髓造血衰竭综合征,可致患者全血细胞减少。其中,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起病急、病死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目前,AA患者主要依赖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和免疫抑制治疗(IST)联合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治疗方案。海曲泊帕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口服、小分子、非肽类TPO-RA药物,相关研究进展备受临床关注。


2024年欧洲血液学协会(EHA)年会于6月13日-6月16日在西班牙马德里盛大召开。会议公布AA领域多项研究进展。基于此,医脉通诚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施均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常红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许兰平教授、北京协和医院韩冰教授就AA流行病学现状及海曲泊帕等TPO-RA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分享真知灼见。



施均教授:非常高兴能在2024年EHA大会期间与大家相聚,本次EHA大会公布了诸多AA领域前沿进展,请常红教授简单介绍一下本次EHA大会上AA领域取得了哪些方面的进展?


常红教授:非常高兴能够参加本次圆桌访谈。EHA大会作为国际盛会,每年都会收到来自全球各地的专家投稿。本届大会在AA流行病学和疾病治疗方面,都发表了新的研究结果。


流行病学方面:现阶段有关AA流行病学分析研究并不多。而此次会议中,一篇关于AA流行病学的研究摘要值得临床关注,其统计了非洲和中东地区AA的发病率数据1


疾病治疗方面:目前,AA患者主要治疗策略为HSCT和IST强化治疗。


对于没有同胞全相合供者的AA患者:单倍型相合移植(Haplo-HSCT)为良好替代选择。一项系统分析研究显示,Haplo-HSCT患者3年总生存(OS)率可达80.9%2


对于不适合HSCT的SAA患者:首选治疗方案通常为IST联合TPO-RA,其中TPO-RA可刺激骨髓祖细胞增殖、分化,从而增加血小板生成。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IST联合TPO-RA可改善成人SAA患者5年OS率和5年无事件生存(EFS)率,带来良好治疗获益3


对于输血依赖型非重型AA(TD-NSAA)患者:TPO-RA+环孢素A(CsA)联合治疗疗效出色4


施均教授:近年来,AA领域发展迅速,本次EHA大会上,一项非洲和中东流行病学的相关研究引起广泛关注。请许兰平教授结合该研究,介绍一下全球各地区AA流行病学情况?


许兰平教授:这项研究通过筛选2013年1月至2023年3月非洲和中东地区AA流行病学研究数据,对来自8个国家的10项研究进行了分析。研究数据显示,非洲和中东地区、阿尔及利亚、伊朗、美国、加拿大和欧洲AA的年发病率,每一百万人中分别有1.6-20例、1.6-2.8例、20例、2例,而亚洲国家AA的发病率比欧美国家高出2-3倍1。可以看出,在全球范围内AA的发病率呈地域差异性,亚洲国家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而我国AA的年发病率每一百万人中有7.4例,高发年龄分别为15-25岁和65-69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5


施均教授:全球视角下,加速推进临床诊疗策略的优化与规范化管理刻不容缓。随着TPO-RA加入,AA领域IST治疗取得进一步突破,改善了SAA患者预后。本次EHA年会公布了韩冰教授一项关于IST联合TPO-RA治疗SAA患者的研究。请韩冰教授结合此项研究,谈一谈临床应用TPO-RA的心得体会?


韩冰教授:近年来,小分子TPO-RA类药物在IST治疗当中的加入,促使AA患者疗效得到很大改善。我们团队联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开展了一项回顾性分析研究,对比评估了2013年至2022年,接受IST单药与IST+TPO-RA联合治疗的儿童和成人SAA患者的疗效差异。研究发现,联合TPO-RA时,成人患者的总缓解率(ORR)达到89%,显著高于儿童患者(P=0.027),且成人患者5年OS率和5年EFS率亦有所改善。结果表明,IST联合TPO-RA方案可有效改善成人SAA患者的预后2


这些年来,TPO-RA在我国AA领域发展非常迅速。随着TPO-RA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患者疗效明显改善,生存率亦明显提高。《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2年版)》建议,对于无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合同胞供者和年龄>40岁的SAA患者,首选IST联合TPO-RA治疗方案;对于TD-NSAA患者,也可以采用类似SAA的方案;对于非输血依赖型非重型AA(NTD-NSAA)患者,可采用CsA联合TPO-RA治疗方案3。指南当中关于IST联合TPO-RA的一线治疗推荐,拓宽了临床不适合移植的SAA患者治疗选择,未来,临床将积累更多经验,持续优化治疗策略,为患者提供更多安全、有效的治疗选项。


施均教授:TD-NSAA的一线治疗与SAA相同,而本次EHA年会公布了海曲泊帕等TPO-RA联合CsA治疗TD-NSAA的相关中国研究,请常红教授分享一下在临床中应用作为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TPO-RA海曲泊帕的经验?


常红教授:本次EHA年会上公布的研究比较了TPO-RA+CsA联合方案与CsA单药治疗TD-NSAA患者6个月的ORR和CRR。结果显示,相较于CsA单药组,TPO-RA+CsA组3、6、12个月的ORR显著提高(P<0.01),完全缓解率(CRR)也有所改善。此外,TPO-RA+CsA组患者NSAA至SAA的2年累积进展率显著低于单药组(5.7% vs 32.4%,P=0.009),患者2年EFS率显著高于单药组(54.6% vs 38.7%,P=0.012)4。由此可见,海曲泊帕等TPO-RA联合CsA治疗TD-NSAA比CsA单药治疗更有效,并且改善了TD-NSAA患者的预后。


此外,去年ASH年会上也公布了海曲泊帕联合CsA治疗TD-NSAA患者的疗效结果,研究显示,12周、24周和48周时,海曲泊帕联合CsA组ORR分别为43%、74%和85%,均高于CsA单药组(p<0.05)。48周时,海曲泊帕联合CsA组CRR为23%。海曲泊帕联合CsA组和CsA单药组患者转化为SAA的比例分别为8%和34%5。结果可见,海曲泊帕联合CsA可以提高TD-NSAA患者的血液学缓解的比例速度和强度,并降低其转化为SAA的风险。


施均教授:本次EHA年会公布了AA中单倍体移植的荟萃分析结果。近年来,中国移植领域蓬勃发展,能否请许兰平教授结合此研究谈谈中国AA患者移植治疗现状?


许兰平教授:IST与HLA相合allo-HSCT是AA有效治疗手段,同时,单倍体移植、非血缘供者移植和同胞全相合移植已在AA治疗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次EHA大会公布的AA患者单倍体移植荟萃分析纳入了10项研究共720例患者,研究显示,SAA患者中性粒细胞移植成功率达98%,血小板移植成功率达95%;中位随访3年,患者OS率达80.9%6。由此可见,对于3年OS率良好的AA患者,单倍体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此外,由于中国AA发病率较高,且“北京方案”获益已获验证及广泛应用,因此,中国单倍体移植临床经验更为深厚,接受移植的AA患者数量亦是逐年递增。黄晓军教授团队既往报道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长期随访数据显示,接受单倍体移植作为一线治疗方案患者9年OS率达87.1%,接受同胞全相合移植患者OS率达89.3%,9年无失败生存(FFS)率分别为86.5%和88.1%,表明单倍体移植和同胞全相合移植可改善患者预后7;与此同时,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表明,AA患者接受单倍体移植作为二线治疗方案时,9年OS率超85%,FFS达84%8。除此之外,中国学者仍在开展更多探索研究,包括如何降低GVHD发生风险、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以期为AA患者带来更多治疗获益。


施均教授:现如今,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为AA患者创造了更多的更好的移植机会。请韩冰教授谈一谈,本次EHA大会中还有哪些研究值得关注?可以为中国AA诊疗带来哪些新的启示?


韩冰教授:本次EHA大会上也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基础研究,比如来自中国台湾的研究者探索了SAA患者体细胞突变、细胞遗传学改变和临床结局间的相互作用,强调了基因突变和细胞遗传学改变对患者预后的重要价值,并且突出了将遗传标记纳入治疗考虑范畴的必要性9。这项研究揭示了AA遗传层面具有多样性,为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视角,有利于未来实现更加精准的治疗。


此外,来自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付蓉教授团队通过检测SAA患者自然杀伤(NK)细胞中ASH1L的表达,进一步探究了SAA的发病机制。该研究首次从脱氧核糖核酸(DNA)损伤角度探讨了ASH1L在SAA患者NK细胞功能异常中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SAA的免疫发病机制10


目前,AA领域基础研究正聚焦于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新靶点的探索,为治疗策略的创新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与此同时,临床研究亦不断深化,积极发展个体化治疗策略,为提升AA诊疗水平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将造福更多患者,带来更多治疗获益。


专家简介


施均.png

施均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副所院长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红细胞疾病诊疗中心、再生医学诊疗中心主任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红细胞疾病学组副组长

研究方向:造血再生理论基础及创新性造血干细胞临床研究


常红.jpeg

常红 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血液病专科联盟再障协作组副组长

四川省医学科技创新研究会红细胞疾病专委会主任委员

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孕产期疾病防治及产后康复分会常委

华西医院知联会理事

长期从事血液病临床及基础研究,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在我省较早开展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抑制治疗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再障的病因、遗传易感性、免疫抑制治疗疗效预测、近期血液学反应及疗效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发表SCI论文10篇、学术论文50余篇,承担及参与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


640.jpeg

许兰平 教授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导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第三届、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第二届、第三届血液学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华骨髓库北京分库第三届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细胞研究与治疗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分会委员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第八届、第九届专家委员会委员

《白血病.淋巴瘤》《中华老年多器官杂志》《中华血液学杂志》杂志编委

2014、2017位两次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者名单

主要研究方向: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衰竭性疾病的研究

责任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50余篇,共同作者参与发表文章500余篇,参与编写教材或论著十余次


韩冰.png

韩冰 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红细胞疾病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MDS和MPN工作组第二届委员会副组长 

中国整合医学学会血细胞减少学组副主任委员 

中国整合医学学会罕见病学组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分会红细胞疾病诊断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老年血液分会常委 

全国慢性病防治分会第一届常务理事 

北京罕见病学会委员 

世界中医药联盟理事 

《中华血液学杂志》通讯编委


参考文献
1.Shahrukh Hashmi, Kalinka de Montille, Syed Osman Ahmed, et al. The epidemiology of aplastic anemia in africa and the middle east: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2024 EHA. Abstract:PB2659.
4.Xiaoyu Chen, Yawen Zhang, Yuemin Gong, et al. Thrombopoietin receptor agonists for the treatment of transfusion-dependent non-severe aplastic anemia. 2024 EHA. Abstract:P1925.
5.Yuemin Gong, Xiaoyu Chen, Yawen Zhang, et al. The Efficacy of Hetrombopag Combined with Cyclosporine a in Patients with Transfusion-Dependent Non-Severe Aplastic Anemia. 2023 ASH. Abstract:1343
6.Xiaoyu Chen,et al.2024 EHA.Abstract:P1925.
7.Xu ZL,et al.Haematologica.2022;107(12):2918-2927.
9.Kuojui Sun, Xavier Cheng-Hong Tsai, Feng-Ming Tien, et al. Mutational landscap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plastic anemia in taiwan and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2024 EHA. Abstract:P818
10.Mengran Gao, Rong Fu. Expression and mechanism of action of ash1l in nk cell of severe aplastic anaemia. 2024 EHA. Abstract:P810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