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癌症患者的存活期延长,癌痛已成为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癌痛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了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深入探讨癌痛治疗策略及相关进展,医脉通特别邀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孟秀丽教授进行专访。孟教授就我国目前的癌痛诊治现状、癌痛治疗手段及原则等分享了真知灼见。
医脉通:癌痛是中晚期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癌痛控制与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息息相关。请问,我国目前的癌痛诊治现状如何?
孟秀丽教授:
首先,我国人口基数较大,每年大约新增肿瘤人数400万左右,因此癌痛患者数目较大,对癌痛治疗的需求也较大。
其次,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对不同癌痛治疗药物、癌痛治疗手段的可及性不同。
此外,仍需进行大量细致的工作,以满足癌痛治疗的需求。
医脉通:有效的疼痛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预后,是肿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您介绍一下,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癌痛治疗手段有哪些?
孟秀丽教授:
目前,癌痛治疗强调多模式综合治疗,大致可分为无创治疗和有创治疗。
无创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是任何类型疼痛治疗的基石,其主要包括三阶梯药物治疗:第一阶梯,轻度疼痛给予非甾体抗炎药物;第二阶梯,中度疼痛给予弱阿片类药物;第三阶梯,重度疼痛给予强阿片类药物。在治疗过程中,无论进行哪一阶梯的癌痛治疗均可辅以辅助性镇痛药物治疗。
有创治疗主要包括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目前疼痛科常用的介入治疗策略主要包括①神经射频损毁治疗和化学损毁治疗,包括一些感觉神经和内脏神经的阻滞治疗;②中枢靶控镇痛输注系统植入术( intrathecal drug delivery system, IDDS),俗称鞘内镇痛泵。
鉴于癌痛治疗需要多学科协同治疗,且癌痛病因治疗至关重要,因此还可根据患者需要进行一些放疗和化疗。
医脉通:请结合您的临床经验和相关指南分享下,癌痛治疗的原则是什么?在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时,应进行哪些考虑?在临床工作中,哪些错误观念或影响患者的癌痛治疗?
孟秀丽教授:
1.癌痛治疗的原则
癌痛治疗的原则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点,其他细节问题仍需在癌痛个体规范化治疗中体现。
第一,无论在那个阶段,癌痛治疗均应关注病因治疗。病因治疗是体现癌痛个体化治疗最主要的一个方面。
第二,癌痛治疗可影响癌症治疗的预后,且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癌症治疗的疗效。
第三,癌痛是一种复杂的疼痛,除癌症本身所致疼痛外,其还包括了一些癌症治疗相关的疼痛,并可能受到一些复杂的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应强调多学科、多模式的癌痛治疗,并尽早给这些癌痛患者提供各种社会和心理支持。
第四,对于许多癌痛患者及家属而言,可能因为信仰、地域等问题,导致多种癌痛治疗药物或手段不可及。这种情况下,应综合考虑患者和家属的社会环境特点,以尽可能得为其创造更好地条件,来克服癌痛折磨。
2.癌痛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
癌痛是一种多学科的、多模式的综合治疗,对于癌痛的个体化治疗,首先要强调病因治疗的重要性,根据患者的病因来进行个体化治疗。如果有更好的靶向药物或放疗手段可以更好地进行癌症治疗,癌痛治疗的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其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有没有肝肾功能不全或肝肾功能衰竭等,来选择药物,对于存在肝肾功能损伤的患者可选择一些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
第三,在临床实践中,很多患者带瘤生存,免疫功能的好坏对其至关重要,因此在选择药物或其他治疗策略时应关注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3.影响癌痛治疗的观念
第一,很多癌症患者认为得了癌症以后癌痛是必然的,不会用更多手段(如阿片类药物)去进行干预;并且认为最好不要应用阿片类药物,一旦使用就会上瘾,不能停药。因此,一定要纠正这种错误观念,癌痛并非一定要忍,使用一些综合治疗方法或者有效的药物,有助于缓解癌痛,远离疼痛折磨。
第二,鞘内镇痛泵是治疗顽固性癌痛的"终极武器",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很多人认为在应用任何方法都无效时才能进行鞘内镇痛泵治疗。这种观点同样是错误的,因为在最后阶段很多患者的身体条件、凝血功能等已经无法耐受鞘内镇痛泵治疗,从而使其丧失了进行鞘内镇痛泵治疗的机会。所以我想提醒大家,在有条件植入鞘内镇痛泵时,应该尽早植入,这样才有机会去滴定并进行相应调整,以得到更好地镇痛效果。
医脉通:目前,癌痛相关研究备受关注。您认为有哪些新的进展值得关注?
孟秀丽教授:
与包括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在内的肿瘤病因治疗发生的日新月异的突破相比,癌痛治疗相关进展相对而言缺少突破,没有太多值得关注的亮点。
TRPV1是近年来疼痛领域最受关注的重大突破之一,大卫·朱利叶斯因发现TRPV1获得了2021年的诺贝尔奖。TRPV1是一种传递热痛的受体,遇到43℃以上的温度便会被激活,从而将热痛传递到中枢系统。近年来,很多学者都致力于TRPV1相关药物的研发。国外学者研发的树脂毒素目前已进入三期临床试验。树脂毒素是一种瞬时受体TRPV1的激动剂,其可以像分子手术刀一样精准地阻断TRPV1的疼痛信号传导,期待其能在疼痛治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那么为什么树脂毒素是一种TRPV1受体激动剂,而不是拮抗剂呢?这主要是因为抑制TRPV1后,仅是阻断了疼痛信号但其他感觉信号仍会传入,这也是目前针对TRPV1受体研发的拮抗剂大多数都铩羽而归的原因。TRPV1受体激动剂则是使TRPV1受体处于一种过度兴奋的状态,其兴奋性高于其他普通受体1000倍以上,神经兴奋后便会有一个很长时间的不应期,以达到很好地镇痛作用,这也是树脂毒素疗效较好的原因。
医脉通:对于复杂的顽固性、难治性癌痛,您认为在治疗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孟秀丽教授:
癌痛治疗是一个多学科、多维度的治疗,在癌痛治疗时,除了要考虑到疼痛的性质、社会性以及患者及其家属心理上所承受的痛苦外,还应强调医患沟通和配合。
对于癌痛这种复杂的慢性疼痛,在尝试更有效治疗方法时往往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在进行密切沟通后通常能够发挥医生的能动性,以帮助患者更多地降低治疗所带来的风险,并且获得较好地镇痛效果。
专家简介
孟秀丽教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
中国女医师协会疼痛专业委员会委员
医学参考报疼痛学专刊第三届编委会委员
北京市海淀区医学会鉴定专家
专业方向:癌痛,神经病理性疼痛,骨质疏松性疼痛,脊柱源性疼痛等慢性疼痛的诊断和治疗,以及疑难慢性疼痛病例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治疗。注重复杂慢性疼痛病例的多学科协同、多方法、个性化施治,包括:慢性疼痛微创介入治疗(神经根脉冲射频、鞘内药物输注、脊髓电刺激镇痛术),肌筋膜触发点干针、刃针治疗,颊针治疗慢性疼痛等。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