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6年,哈佛大学公共健康学院流行病学部门的Jennider R. Rider及其团队曾从“男性”的角度出发,回答了“性生活频率多少最健康?”这个问题。
当时的研究,通过18年间对32000名男性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成年期每个月>21次的射精,能显著降低
这一数值同样适用于女性吗?来自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者则从女性角度出发,发现性生活频率同样会影响女性健康。具体来说,与每月几乎不到一次的相比,每周进行性行为的女性的绝经风险将降低28%!
众所周知,自然绝经年龄(AMN)很大程度上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妊娠5个月左右,女性子宫内的卵泡数量便已经确定,大约有700万个;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步入青春期之后,卵泡数量会慢慢减少到40万个;而不断地排卵后,卵巢内储备的卵泡数量又会逐渐下降,当<1000个时就预示着更年期的到来。
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婚姻状况与绝经时间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现有流行病学证据显示,已婚妇女的AMN往往晚于未婚或离婚妇女。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个“意想不到”的关联引起了伦敦大学学院研究团队的兴趣,于是研究者提出了2种可能的解释:
1)增加性生活的频率能够有效降低进入更年期的风险;
2)接触男性信息素能推迟更年期。
基于来自美国妇女健康研究(SWAN)的2936名妇女的数据,研究者测试了上述2个假设。该队列的平均年龄为45.88岁,随访10年期间有45%经历了自然更年期。生物医学上,更年期被定义为:在没有母乳喂养、荷尔蒙避孕药等外部影响的情况下,经历了12个月的闭经。
Cox模型显示,性生活频繁和AMN之间存在着显著关联,即在绝经前和围绝经期更频繁地进行性行为的女性,进入更年期的风险会更低。
具体来说,与每月性生活不到1次的相比,保持每月1-2次频率的女性进入更年期的风险降低了19%;当性生活的频率增加到每周时,女性提前进入更年期的可能性最低,该风险下降了28%。
为了验证第二个假设,研究者调查了女性与男性的同居情况。在全部的2936名受试者中,有68%的女性与伴侣生活在一起,这里简单地将“家庭存在男性”与“接触到男性信息素”等同。
结果显示,无论是否调整了混杂因素,也不管家庭中男性数量有多少,都与ANM无关。总结来说,男性信息素对ANM没有影响,反过来再一次证明了假设1中“性生活”的重要性。
研究者推测,或许可以从“最大化适应度框架”的角度来解释背后的原因。事实上,在排卵期间,女性的免疫功能受到损害,导致身体更容易生病。因此,在缺乏性活动的个体中,身体收到“不可能怀孕”的信号,就不会将更多的精力分配到这个“代价高昂”的过程。相反,不断的性生活给身体传递信息,发出“有可能怀孕”的信号,于是身体也会继续“投资”排卵,从而延长月经周期。
单身狗受到一万吨伤害?先别急!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中提到的“性生活”并不是狭义上的性生活,而包括了性接触、爱抚、口交、自我刺激等等,这些潜在机制也会给身体发出“怀孕的信号”,同样属于“性频率”。
综上所述,婚姻状况与ANM之间的关系,主要由性频率介导,而非男性信息素。女性在更年期前和围绝经期期间性频率的增加,能有效降低更年期的风险。
考虑到双方的健康,可以采纳哈佛大学研究团队提出的“最佳性生活频率”。当然啦,过节归过节,转发归转发,小编还是要提醒大家,一切问题还是要从实际出发。
参考资料:
[1]Arnot M, Mace R. Sexual frequency is associated with age of natural menopause: results from the Study of Women's Health Across the Nation. R Soc Open Sci. 2020 Jan 15;7(1):191020. doi: 10.1098/rsos.191020. PMID: 32218936; PMCID: PMC7029897.
来源:生物谷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