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届亚太肝脏研究协会(Asian-Pacific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APASL)年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大会聚集了众多肝病领域知名学者,分享了他们的最新研究及见解。
在今天的日程中,我国武汉同济医院的宁琴教授被授予了APASL Sollano-Lesmana杰出导师奖,同时报告了两项真实世界研究:COST及OCEAN研究的中期结果。
图1 宁琴教授获奖现场
一、COST研究的中期结果
COST是一项真实世界、多中心、开放标签研究(NCT0335822),研究纳入453例患者行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ide(acid)analogs,NAs]单药治疗(组1),纳入939患者行NAs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组2)。主要终点为治疗结束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清除(48周),次要终点为HBsAg水平下降、HBsAb血清学转换。
组1患者平均年龄为42.7±10.81岁,组2为38.4±9.09岁(P<0.0001),组1患者HBsAg为764.4±687.3IU/ml,组2为636.2±629.95IU/ml(P<0.0001)。两组患者除年龄及HBsAg水平有显著差异外,其余基线情况均有可比性(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情况对比
研究结果显示,从第24周开始,组2患者HBsAg清除率始终显著高于组1患者,这表明NAs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可使HBsAg清除率更高(图2)。
图2 两组患者HBsAg清除率比较
从第12周开始,组2患者平均HBsAg滴度下降幅度始终大于组1患者,这表明NAs药物恩替卡韦(Entecavir,ETV)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可使HBsAg水平进一步下降(图3)。
图3 两组患者HBsAg 滴度下降情况比较
安全性分析结果显示,34例患者报告了62个严重不良事件(Suzuki Advanced Exhaust System,SAEs),其中16个SAEs可能与研究药物有关,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药疹、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肺炎、败血症和急性乙型肝炎。
二、OCEAN研究的中期结果
OCEAN研究是一项真实世界、多中心、开放标签研究(NCTO3358108),纳入了170例经NA治疗1年以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NAs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30~96周,治疗结束后有56例HBsAg阴性患者以及114例HBsAg阳性患者。
165例患者在停药24周时进行了分析,97例患者在停药48周时进行分析,95例患者在停药后92周进行分析,79例患者在停药后96周进行了分析。
主要研究终点为随访结束时HBsAg持续清除,次要终点为HBsAb血清学转换。
停药后随访时的持续功能治愈率分析结果显示,在随访期间,114例HBsAg阳性患者中有10例实现了非治疗HBsAg清除(图4)。
图4 停药后持续功能治愈率
总之,两项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结果与RCT研究的结果一致,均证实了对于病毒抑制的慢乙肝患者,与NAs连续单一疗法相比,免疫调节剂与NAs序贯联合治疗可以改善功能性治愈(即HBsAg清除)。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