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行稳致远十八载,奋楫创新赢未来。“2024年第十八届CSCO长白肿瘤年会”于2024年7月18日-21日在长春市召开,本次大会重磅邀请了百余位在肿瘤研究领域笃深造诣的顶级专家和行业翘楚汇聚一堂,聚焦国内外肿瘤诊疗先进治疗理念和前沿临床及转化研究热点进行深入探讨,为参会者呈现一场全方位思维碰撞的肿瘤学术盛宴。值此盛会,医脉通特邀上海市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分享抗血管生成治疗在肺癌全程治疗中的地位和未来研究方向。
医脉通:抗血管生成治疗长期以来在抗肿瘤斗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当前抗血管生成治疗在肺癌全程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如何?
韩宝惠教授:1971年,哈佛大学医学院Judah Folkman教授通过基础研究发现,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新生血管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若没有新生血管的形成,肿瘤难以增殖生长,也无法进行血道转移和局部破坏。这为后世的抗血管生成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时间来到2022年,一项研究探索了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将其分为十二大类,其中新生血管形成是最主要的生物学行为之一。目前,抗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治疗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探索方向。在肺癌领域,早在2005年,ECOG 4599研究就提示,
随着靶向治疗的发展,后续研究发现,大分子贝伐珠单抗联合小分子EGFR-TKI
目前,在抗血管生成治疗领域,大分子的贝伐珠单抗、
医脉通:随着肺癌治疗进入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疗的新时代,抗血管生成治疗也在持续进步。请您谈谈,近年来抗血管生成治疗有哪些研究新进展?未来还有哪些值得探索的新方向?
韩宝惠教授:肺癌领域的抗血管生成治疗近年来进展颇丰,例如,针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程颖教授牵头的ETER701研究发现,安罗替尼联合
而对于局部晚期患者,抗血管生成治疗同样有发挥空间。通过抗血管生成治疗让患者肿瘤降期,然后进行手术或放疗等局部治疗,相信这一策略可以让更多的患者获益。
与此同时,我们也非常期待抗血管生成药物与ADC等新型制剂的联合应用。例如目前已经应用于肺癌治疗的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