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乳腺癌已进入全新的免疫治疗时代,特别是随着三阴性乳腺癌(TNBC)免疫治疗的进展,无论是早期新辅助治疗还是晚期免疫治疗,循证医学证据都愈加丰富。免疫治疗已逐渐融入乳腺癌的临床实践。然而,由于临床背景的复杂性,如何选择适合免疫治疗的患者、如何应用不同的化疗方案、生物标志物检测及不良反应管理等问题,仍需要共识提供更加个体化和精准的治疗路径。为此,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CSCO BC)专家团队共同撰写了2024版《乳腺癌免疫治疗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内容涵盖从早期到晚期TNBC的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安全性管理以及未来展望。
值此之际,医脉通特邀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谨教授解读2024版《乳腺癌免疫治疗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精彩内容和意义。
早期TNBC免疫治疗进展
在早期TNBC中,共识聚焦了四个主要问题。
01、免疫治疗在新辅助治疗中的切入时机
研究显示,当新辅助免疫治疗与化疗合并时,能够激活更多T细胞,增强免疫微环境的调节。因此,国际上多项随机对照III期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新辅助免疫治疗,特别是KEYNOTE-522,通过
02、选择新辅助免疫治疗患者人群
国际上各种临床研究也纳入了一定比例的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但大多数集中在有限的淋巴结转移(即N1)患者。KEYNOTE-522研究显示,大多数患者在化疗基础上加用帕博利珠单抗,EFS均可得到有效改善。因此,共识特别推荐符合早期TNBC新辅助化疗适应证,包括II期/III期疾病、腋下淋巴结阳性或阴性以及肿瘤负荷较低的cT2N0的患者应考虑新辅助免疫联合治疗策略。
03、新辅助免疫治疗的伴侣药物
基于KEYNOTE-522研究的TP序贯AC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方案和cTRIO研究的TP联合
04、全程管理理念
对于接受新辅助免疫联合治疗的患者,共识强调术后辅助治疗应持续一年,体现全程管理理念。KEYNOTE-522的随访数据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免疫治疗的获益从随访3年的1.9%上升到5年的4%。今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将公布KEYNOTE-522的最终总生存(OS)结果,或将进一步巩固该模式的“金标准”地位。
晚期TNBC免疫治疗标准与生物标志物检测
01、晚期TNBC的免疫治疗
目前,基于KEYNOTE-355和TORCHLIGHT研究,联合阳性分数(CPS)阳性人群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已成为晚期TNBC一线治疗的标准。TORCHLIGHT研究表明,
02、生物标志物PD-L1
PD-L1在早期和晚期疾病中的表达存在异质性。作为病理专家的刘月平教授提出了多项关于样本检测的意见,比如对石蜡包埋的样本推荐进行PD-L1表达检测,而对于细胞学或骨转移病灶的脱钙样本则不推荐;同时对于晚期TNBC多灶转移,必须要考虑不同的免疫微环境中PD-L1表达的差异,优先选择更能反应病理状态的肺、皮肤等部位进行PD-L1检测,而淋巴结因其特殊组织环境不常作为检测器官。此外,共识还特别强调临床实践中PD-L1检测应基于相关临床研究注册平台,包括22C3、SP263和SP142等,以及TORCHLIGHT研究所选择的更符合中国人群特征的JS311独立抗体检测平台等。
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管理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杨谨教授介绍,共识和指南在临床实践中的角色有所不同。共识主要聚焦于临床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指导医师在面对特定临床情境时应采取的处理方法。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在免疫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方面,临床医生对此尤为关注。
在不良反应管理方面,早期TNBC新辅助免疫治疗的患者需特别关注预防、早期识别和不良反应及时处理。通过及时处理,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可控,遵循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毒性管理规范。
在乳腺癌的免疫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输液反应、甲状腺功能不全、肝毒性,还可能包括早期出现的皮肤反应、肝毒性、肺毒性以及间质性肺病和神经毒性等等。然而,最受关注的还是心脏和心血管方面的罕见不良反应。
杨谨教授指出,在临床实践中,当决定为患者应用免疫治疗时,须进行全面的基线检查。比如,中国是乙肝高发国家,因此有必要对患者进行
其次需要进行严密的动态监测。只有在早期识别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点,并及时干预,才能降低免疫治疗导致的更严重不良反应。依据国际标准进行分析,不同器官的不良反应有不同的分级标准。整体而言,激素治疗在管理二级及以上毒性时非常重要。对于二级以上毒性,我们采用口服
另外,当患者出现免疫治疗
总体而言,免疫治疗的安全性在临床实践中至关重要。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