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血液肿瘤未来发展,沈志祥教授谈对青年血液工作者的期望丨CSCO第八届血液肿瘤学术大会
2024-07-31 来源:医脉通

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和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主办,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承办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第八届血液肿瘤学术大会”于7月26日-28日在哈尔滨盛大召开,与会期间,医脉通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沈志祥教授接受采访,分享近年来血液肿瘤的发展以及未来展望。



医脉通:本次大会设置了多个专题论坛,内容涵盖血液肿瘤的方方面面,为广大血液肿瘤学工作者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您作为大会主席,主持并参与了多个专场,能否请您谈一谈本次会议上哪些进展令您印象深刻?


沈志祥教授:在今年CSCO第八届血液肿瘤学术大会上,我特别关注到急性髓系白血病和T细胞淋巴瘤这两个领域的显著进展。在过去的5-10年里,B细胞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领域不断涌现出创新药物,显著改善了临床疗效。最近几年,在T细胞淋巴瘤领域,JAK1抑制剂等新药物的出现为未来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在急性髓系白血病领域,不仅有维耐克拉和阿扎胞苷的应用,还有新一代BCL-2抑制剂的研发,骨髓移植技术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我相信在未来的5-10年内,T细胞淋巴瘤和急性髓系白血病领域将会取得更多的突破,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治疗武器,从而更好地帮助患者战胜疾病。


医脉通:本次会议中,多位专家对中国制药创新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和交流,您对未来中国创新药的发展有哪些期待和希望?


沈志祥教授:过去,临床医生更多地专注于治疗患者,而对创新与转化的关注较少。然而,现在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一种新的药物或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治疗一种疾病,还可以挽救更多的患者。因此,近年来,国内一些大型中心和大医院的临床医生对创新与转化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从早期研究到转化为临床药物或治疗方案,这其中包含许多复杂的过程,且需要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资金投入。但我坚信,未来在这一领域我们将会取得更多的进步。


医脉通:青年血液工作者是我国血液发展未来的希望,对于加强我国源头创新药物发展,您对我国年青一代工作者有哪些期望?


沈志祥教授:青年工作者是我国血液肿瘤事业的未来希望。尽管他们在临床经验的积累方面尚有不足,但他们在吸收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方面速度较快,并且能够与国际同行进行流畅的交流。我坚信,新一代的年轻医生将会不懈努力,继承老一辈血液学工作者的宝贵经验和智慧。他们的才能将在这个领域得到充分发挥,为更多血液病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治疗。未来,随着这些青年工作者的成长和发展,我相信我国在血液肿瘤领域将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沈志祥.png

沈志祥 教授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内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全国血液病学会前主任委员

《中华血液学杂志》副总主编及《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等多种杂志编委

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专著100余篇,主编有《恶性血液病》、《淋巴瘤》、《简明临床血液病学》、《血液病学研究进展》等八本专著,并参加10余部专著的编写。曾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上海市医疗成果奖二等奖、医疗成果三等奖,1999年获单篇国际论文引用次数全国个人第三名,200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004年上海医学奖一等奖,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长期从事内科学血液学专业的临床医学和临床研究工作,尤其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止凝血疾病、严重贫血有较深入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