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泌”】西京数据:66.7% HR-NMIBC患者持续完全缓解时间超过1年,免疫为基础的保膀胱治疗未来可期
2024-07-26

专家简介


20240319032557926.png

武鹏 教授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修复重建学组委员

JCO中文版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专刊青年编委

陕西省抗癌协会泌尿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西安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

陕西省保健学会泌尿生殖专业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装备协会微创与腔镜分会泌尿学组成员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审稿专家

参与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军队、陕西省科学基金项目。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参编专著3本。

专业特长:主攻泌尿系肿瘤的微创手术、前列腺癌的精准穿刺诊断及全程管理,膀胱癌保留膀胱综合治疗,女性尿失禁的手术治疗。


什么是膀胱癌?


膀胱癌(Bladder cancer)是指发生在膀胱黏膜上的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全身十大常见肿瘤之一,占我国泌尿生殖系肿瘤发病率的第2位[1],仅次于前列腺癌。2022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膀胱癌的发病率为6.58/10万[2],列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11位。膀胱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甚至于儿童。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高发年龄50~70岁。男性膀胱癌发病率为女性的3~4倍。大约70%的患者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即肿瘤没有侵犯到膀胱壁的肌层[3]


图片 1.png


什么是高危NMIBC?


高危NMIBC(HR-NMIBC)是指那些有较高复发和进展风险的NMIBC患者,包括原位癌(Tis期)、T1期高级别肿瘤、多发或大于3cm的Ta期高级别肿瘤、复发性Ta期高级别肿瘤等。这些患者需要进行更加积极和规范的治疗和随访[4]


2024-07-24_172201.png


高危NMIBC常规治疗方式?


对于高危NMIBC,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联合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BCG)膀胱灌注后,若出现BCG治疗失败,也建议首选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RC)[5]。由于患者自身基础疾病以及手术导致的生活质量下降,许多患者不适合或拒绝RC。因此,寻找RC以外能够缓解疾病、保留膀胱的治疗方案显得极为重要。保膀胱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肿瘤控制和生活质量,是RC的替代及补充。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基础的治疗成为HR-NMIBC保膀胱治疗有效方案


近年来,免疫治疗成为癌症治疗的新趋势,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已经在多种实体肿瘤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和安全性。Keynote057研究已经证实,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治疗HR-NMIBC患者的有效性[6];TRUCE-02研究进一步探明,ICI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具有良好的肿瘤控制效力,不良反应(AEs)相对可控,具有较好的保膀胱治疗应用前景[7]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即GC方案在晚期及围手术期膀胱癌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临床可及性较好,已有文章表明,GC方案与ICI具有协同作用。因此,GC联合免疫治疗对于具有强烈保膀胱意愿的高危NMIBC患者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不良反应是否可控等问题急需临床数据进行探讨。


HR-NMIBC保膀胱治疗新选择-西京研究数据


一项标题为《Efficacy and safety of tislelizumab plus bacillus-calmette guérin with or without chemotherapy as a bladder-sparing treatment for high-risk 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urothelial cancer: a real-world study》的回顾性研究数据于2024年7月8日发表于《Discover Oncology》杂志,该研究初步探讨了替雷利珠单抗联合/不联合GC化疗在HR-NMIBC患者保膀胱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8]


图片 2.png


研究设计


本研究回顾性纳入2020年6月~2022年9月于西京医院确诊为高危NMIBC患者,不耐受或不接受RC手术,行最大限度TURBT,同时术后辅助替雷利珠单抗+BCG膀胱灌注±GC化疗治疗HR-NMIBC的病例资料,以期初步探讨免疫联合治疗在HR-NMIB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采用上述治疗方案的患者,治疗结束后根据临床情况选择是否接受替雷利珠单抗联合BCG的维持治疗。

 

2024-07-24_172248.png

● 主要临床观察指标:1年膀胱无复发生存率

● 次要临床观察指标:膀胱无复发生存期(BRFS),安全性

 

研究结果


共纳入21例患者,中位年龄63(39~85)岁。男性15例,女性6例。cTa期占23.8%,cT1期占76.2%。其中G3高级别肿瘤13例,多发肿瘤4例,反复复发肿瘤2例,混合变异组织类型2例,伴有原位癌1例。


图片 3.png


➤ 疗效评估


中位随访时间为25(7~31)个月,16例患者病情未发生进展,14例患者持续完全缓解(CR)时间超过12个月:1例患者膀胱内低级别复发,经TURBT术后继续维持治疗;2例膀胱内高级别复发,行挽救性膀胱切除;1例发生转移,接受1线治疗;1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与治疗无直接关系。

 

图片 4.png

图片 5.png


18例患者膀胱无复发生存期(bladder recurrence-free-survival,BRFS)超过12个月,14例患者BRFS≥24个月,2年无膀胱内复发生存率为78.64%。2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为73.39%,2年无根治性切除生存率(CFS)为83.00%。


➤ 安全性


14例患者出现治疗相关不良反应(trAE):其中6例患者同时伴有1种以上不良反应;任何级别的trAE发生率为66.67%;临床表现包括:低钾血症、头晕、恶心、呕吐、肌酐升高、尿频、皮疹、甲减、垂体炎、肺炎及肌无力等。


图片 6.png


7例患者出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任何级别的irAE发生率为33.33%;发生率超过5%的irAE包括:尿频和皮疹;G3级不良反应2例,发生率为9.52%,临床表现为垂体炎及重症肌无力,患者经积极对症治疗后缓解。


研究结论


免疫治疗时代下,PD-1/PD-L1抗体已成为NMIBC患者保膀胱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作为保膀胱治疗的新方案,联合化疗增加患者保膀胱机会的同时不耽误根治术或后续治疗的最佳时机,且总体不良反应可控。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