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种CD5+CD19+的成熟小B细胞在外周血、淋巴组织器官、骨髓积聚的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老年人多见,近年来随着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磷脂酰
在2024年6月28-30日召开的2024年国际血液病转化医学与创新会议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易树华教授特邀意大利圣拉斐尔生命健康大学Paolo Ghia教授谈一谈“CLL持续治疗和固定疗程治疗的前沿进展”,医脉通特整理相关内容,以飨读者。
易树华教授:近年来,CLL的治疗模式发生了从持续治疗至固定疗程方案的重大转变。在临床实践中您会选择哪种治疗模式?临床决策时您会考虑哪些因素?
Paolo Ghia教授:CLL的治疗模式已从化疗转变为靶向治疗,CLL患者的预期寿命已经与同龄健康个体基本相同。目前对于接受持续治疗的患者,临床正在努力实现从持续治疗到固定疗程治疗的转变,以期能够减少药物暴露、避免更多不良事件发生、避免药物耐药并节省治疗费用。基于此,我认为CLL的治疗模式从持续治疗到固定疗程方案的转变是非常有必要的,且患者也倾向于接受固定疗程治疗。
易树华教授:创新药的引入改变了CLL的治疗格局。在您看来,未来有哪些联合治疗方案可用于CLL治疗?
Paolo Ghia教授:有关联合治疗方案,目前我们主要有两种治疗选择:一种是B细胞淋巴瘤因子-2的抑制剂(BCL-2i)
有关固定疗程治疗,当完成治疗后,无论微小残留病(MRD)水平如何,患者都将停止治疗。未来研究可能探索的方向包括两大方面,(1)进一步延长治疗时间:目前已有多项试验表明,若延长伊布替尼与维奈克拉联合治疗的时间,则更易达到MRD阴性,甚至达到治愈,但目前仍不知道首选和最佳的治疗时长;(2)在标准联合治疗方案中添加新型药物:如在伊布替尼联合维奈克拉的基础上添加抗CD20抗体(奥妥珠单抗)等,但德国CLL研究组开展的GAIA研究显示,接受多药联合治疗的患者会发生更多的不良事件[维奈克拉-奥妥珠单抗-伊布替尼3级和4级感染的发生率(21.2%)高于维奈克拉-
易树华教授:MRD是导致疾病复发的根源,其不仅与无进展生存(PFS)及总生存(OS)密切相关,也能准确反映治疗后的肿瘤负荷、有效地评估缓解深度,MRD评估是CLL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实践中您会如何进行MRD评估?
Paolo Ghia教授:MRD如今已成为CLL研究的一部分,几乎每项临床试验都必须包括MRD评估,因为可更快评估相关治疗的疗效。目前已有两种MRD评估方法:一种方法是流式细胞术,几乎在任何流式细胞分析实验室都可以进行MRD评估;另一种方法是二代测序技术(NGS),或可更有效地检测到更低水平的MRD,欧洲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研究中心(ERIC)正在努力将该方案标准化,以使其适用于所有研究中心。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目前仍不知道如何有效利用MRD评估,因为没有充足的数据和研究显示是否需要延长治疗时间,是否需要增加治疗类型和次数,以及是否可以在MRD阴性的情况下提前停止治疗。期待未来可以有更多研究、指南/共识可以指导CLL的MRD检测和应用。
易树华 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淋巴肿瘤诊疗中心二病区主任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委员、学术秘书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首届常务委员兼秘书长
中国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工作组组长
中国滤泡性淋巴瘤工作组副组长
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委员
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血液免疫学组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血液学专委会第一届委员
天津市血液与再生医学会理事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执笔撰写多个淋巴瘤诊治指南与专家共识
国际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专家共识起草专家
《中国肿瘤临床》、《白血病・淋巴瘤》、《Blood and Genomics》杂志编委
Paolo Ghia教授
MD, PhD, Full Professor, Medical Oncology
Director, Strategic Research Program on CLL
Head, B-Cell Neoplasia Unit
Visiting Professor, Harvard Medical School/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
President, European Research Initiative on CLL (ERIC)
Treasurer,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LL (iwCLL)
Associate Editor, CLL at Hemasphere
He coauthors the EHA-ESMO guidelines for CLL treatment and the ERIC recommendations (IGHV, TP53 and MRD analyses)
Study of the molecular and cellular mechanisms acting in CLL, including Monoclonal B-cell Lymphocytosis (MBL)
Published over 350 manuscripts in peer-reviewed journals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