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24年第32届国际血栓与止血大会(ISTH)于2024年6月22日-6月26日在泰国曼谷举行。在2024年ISTH会议上,数千名全球血栓形成、止血和血管生物学方面的专家聚集在一起,展示最新的研究进展,分享最新的科学发现。与会期间,医脉通特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吴润晖教授接受采访,谈一谈儿童出凝血疾病领域的进展。
医脉通:您和团队关于儿童ITP和
吴润晖教授: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次国际顶尖血栓与止血领域的会议,并有机会与国际同行进行交流。作为国内儿童出凝血疾病领域的领军团队,我们的工作在本次会议上取得了显著成果。我们有4项研究入选了口头报告,涵盖的内容包括①用于预测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机器学习模型开发和验证的相关结果;②
医脉通:在本次ISTH大会公布的研究中,您还关注了哪些进展?有没有令您印象深刻的研究方向?
吴润晖教授:在本次会议上,出凝血疾病领域取得了许多前沿进展,无论是在机制研究还是新型治疗方和突破性治疗技术方面。其中,我对应用新技术来开发前沿药物印象深刻,此外,本次大会还涉及了很多关于人工智能的专题,包括利用大数据赋能机器学习来实现人工交互,以改善患者诊疗和管理。这些令人振奋的进展让我相信,未来儿童出凝血疾病领域一定会取得更好的进步。
医脉通:您对于近年来中国专家在血栓与止血领域的工作和成果有什么看法?对于未来儿童血栓与止血领域的发展有什么期待?
吴润晖教授:在这次会议中,我国近50篇口头报告获得了国际认可,这体现了中国在出凝血疾病领域的突飞猛进的进步。随着中国诊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走到了国际出凝血科研的前列。同时,我们的人种特色、地域特色、治疗特色、经济文化特色也凸显了中国作为多元化社会的独特性。
然而,在儿童出凝血领域,无论是在研发还是技术层面,我们的国际地位相对较低。相较于成人出凝血领域的卓越表现,我们在儿童领域的发展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因此,我们将集中力量,重点突破,致力于推动儿童出凝血疾病领域的发展。
吴润晖 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科科室主任
国家卫生健康委儿童其他血液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血液病/恶性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罕见病联盟血友病学组副主任委员
中华血液学会止血血栓组中国血友病治疗协作组儿科组负责人
北京生物制品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副会长,儿科分会主任委员
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儿童出凝血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血栓与止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欧美同学会理事
北京医学会血液分会、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中华血液学会血栓止血组、北京医学会血液分会等专业学会成员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