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24年6月28日-30日,由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女医师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血液学研究所、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血液病研究所承办的2024血液学转化和创新大会在上海举办。本次大会旨在探讨血液疾病领域诊疗前沿进展,促进基础科学发展,并加速临床成果转化。会议现场,医脉通特邀本次大会执行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维莅教授接受采访,分享会议的亮点内容。
医脉通 :本次大会设置了多种形式的论坛,并特邀外籍嘉宾进行学术分享,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作为本次大会的执行主席,首先,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大会的亮点内容?您认为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对于推动科研或临床实践以及国际间交流合作有何积极影响?
赵维莅教授:在此,我谨代表大会组委会,向每一位专家同道表示由衷的感谢,正是因为大家的鼎力支持,本次大会才得以圆满举办。此次大会,我们不仅在内容上进行了创新,更在形式上进行了突破。
首先,在形式上,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了十余位来自全球各地的顶尖血液领域专家,其中更是有两位享有盛誉的外籍院士。这样的阵容无疑为本次会议增添了极高的学术价值与国际影响力。本次大会打破了传统的中国专家交互发言的模式,将所有专家齐聚一堂,以“创新”和“引领”为学术主题,展开了一系列精彩的主旨报告,报告采用中英双译的形式,确保每一位与会者都能充分理解并参与到学术讨论中来。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进一步加深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本次大会还特设多个前沿性的基础研究论坛,涵盖了肿瘤代谢、表观遗传学等前沿方向。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了众多国内外极具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他们的参与为这些论坛增添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还首次举办了别开生面的杰青论坛,汇聚了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杰出青年学者,互相交流切磋,共同促进学术合作与创新。无论是转化的理念还是创新的思维,都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深入的探讨。这种跨学科的交汇融合,不仅促进了多个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更为我们带来了创新的无限可能。
其次,在内容上,与以往专注于疾病的规范化诊疗不同,本次大会的主旨报告聚焦于近期在国际具有高影响力的杂志中发表的中国专家的科研成果。这些专家虽然年轻,但他们的学术造诣却十分深厚。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有着敏锐的创新思维和前瞻性的研究视野。我们期望通过创新转化的理念,推动科研领域与临床实践之间的深度融合。通过深入的国际交流,以及广泛的创新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我们相信,在创新转化理念的引领下,我们的科研事业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美好的未来。
医脉通:6月24日,由陈赛娟院士、陈竺院士和您作为带头人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病转化医学研究创新团队获得了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能否请您介绍一下瑞金医院血液病转化医学研究创新团队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赵维莅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病转化医学研究创新团队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这不仅是对我们团队极高的赞誉,更是对我们未来工作的坚定鼓舞和深刻鞭策。今年的大会格外意义非凡,将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合并召开。在这样的历史性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其中特别强调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对于医学工作者而言,创新意味着治疗技术的革新、诊断方法的突破、治疗策略的升级以及医学文化的拓展。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携手全国的医学同仁,共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创新之路,为患者的健康福祉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我们团队以“解决临床重大科学问题,消除病人疾苦”为宗旨,秉承“转化医学研究”理念,始终围绕协同靶向治疗及系统生物医学这一主线,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学术思想体系,实现了从临床到基础再到临床的转化医学系列重大突破。在王振义院士、陈竺院士、陈赛娟院士的引领下,我们始终保持着与全国专家同道的紧密合作与共同进步。我们将继续秉承这一传统,以团队协作的精神,为患者的治疗竭尽全力,为人民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全部力量。
赵维莅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科技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
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主任
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淋巴细胞疾病学组组长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理事,实验血液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抗淋巴瘤联盟副主席
致力于淋巴细胞恶性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以通讯/第一作者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CANCER CELL》、《NATURE GENETICS》、《BLOOD》《LANCET HAEMATOL》、《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J HEMATOL ONCOL》等国际权威杂志发表文章110余篇,总影响因子超过1600。相关成果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6项,主持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863 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项。先后荣获 “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EBMT青年领袖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奖、上海市科技精英等多项荣誉。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